京東個人“小金庫”昨日開售 金融平臺同步上線
備受關注的京東“小金庫”3月27日正式上線,首批引入的兩款貨幣基金產品為嘉實“活錢包”和鵬華“增值寶”。 自此,由阿里、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公司領軍的“寶寶”隊伍又添一員。同步上線的還有京東金融平臺,嘉實基金、鵬華基金等8家大型基金公司正式入駐。
2014年3月28日,京東金融小金庫營銷推廣廣告。
備受關注的京東“小金庫”3月27日正式上線,首批引入的兩款貨幣基金產品為嘉實“活錢包”和鵬華“增值寶”。 自此,由阿里、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公司領軍的“寶寶”隊伍又添一員。
同步上線的還有京東金融平臺,其在京東官方網站已擁有獨立的路口,嘉實基金、鵬華基金、南方基金、國泰基金、招商基金、工銀瑞信、建信基金、易方達基金8家大型基金公司正式入駐,所推出的基金的類型除了最為常見的貨幣型基金之外,還有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以及其他基金。目前開設理財項目只有嘉實和鵬華兩家基金公司。
“小金庫”是京東金融繼京保貝、京東白條之后推出的又一款互聯網金融產品,為用戶提供個人資產增值服務。截至3月28日12時整,鵬華增值寶和嘉實活錢包的七日年化收益分別為5.681%和5.543%,略超余額寶的5.445%。操作上,用戶可直接使用京東賬戶聯合登錄網銀錢包,資金轉入小金庫后即可自主購買相關理財產品。1元起購,申購自由。此外,小金庫內的資金也可隨時用于京東商城消費,目前不收取任何手續費。
目前,支持小金庫開戶的銀行共有11家,分別是建設銀行(借記卡、信用卡)、招商銀行(借記卡)、工商銀行(信用卡)、浦發銀行(借記卡、信用卡)中國銀行(信用卡)、光大銀行(借記卡、信用卡)、上海銀行(借記卡、信用卡)、中信銀行(信用卡)華夏銀行(借記卡、信用卡)、杭州銀行(借記卡、信用卡)民生銀行(信用卡)。
而支持小金庫快捷支付轉入的共有11家銀行,其中建行、華夏銀行、杭州銀行和寧波銀行對單筆和單日快捷支付轉入均沒有設置限額,中行對快捷支付單日和單筆轉入的限額均為100萬,交行和招行對快捷支付轉入的限額單日和單筆均為5萬,浦發和光大銀行的單日和單筆限額均為2萬,農行對單筆和單日快捷支付轉入限額均為1萬。這明顯好過此前四大銀行對余額寶的圍剿,根據規定,工行對余額寶的額度由原先的單筆5萬元下調為5000元,每月限額則從20萬元降為5萬元。中行、農行則由原先的單筆5萬元降為單筆1萬元。建行降低到單筆5000元,每月不超過5萬元。
另外,支持京東小金庫提現的銀行共有15家,其中建行、工行、農行、中行、光大銀行、廣發銀行和郵儲銀行可以T+0到賬,交行、招行、浦發、上海銀行、寧波銀行、杭州銀行和中信銀行則實行T+1到賬,民生銀行為T+2到賬。
為什么要做金融?
經濟觀察網報道,負責金融業務的京東金融資金業務部總經理劉長弘最近公開表示,今年京東金融的愿景還是搭體系,有兩個層次,一個是人員的搭配,一個是牌照的搭配;現在京東擁有第三方支付業務許可證、基金支付許可、第三方電子商務基金直銷平臺資質、保理、小貸的牌照,下一步想要去拿金融許可證的牌照;未來的模式,三年的目標是形成閉環,即“互聯網+零售商+金融”的運作模式。
《時代周報》報道,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京東主營業務毛利提升空間有限,開展金融業務或能提高收入。
京東主營業務是零售業。京東由早期的3C家電垂直電商轉型而來,自2008年起不斷擴張品類,并在2010年開展平臺業務。
但根據京東2月19日更新的招股書中提及的財務數據,括品對其加強盈利能力的幫助有限。3C家電銷售額在京東交易總額(GMV)中的比重從2011年的80.1%逐步降至2012年的65.3%和2013年的63.5%,但在京東自營業務銷售額中所占比重未見顯著下降,2011、2012和2013年分別為87.0%、82.2%和81.9%。這三年京東對應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只有5.5%、8.4%和9.9%,作為對比,當當同期毛利率則分別有13.83%、13.95%和17.41%。
相反京東剛剛獨立出去的金融業務卻做得風生水起,尤其切入最早的供應鏈金融初具規模效應。上述京東招股書顯示,京東2013年前三季度盈利0.6億元,其實這只是賬面上的盈利。京東2013年前三季度主營業務收入492.16億元,同期運營成本495.32億元,等于主營業務虧損3.16億元,但其供應鏈金融產生了2.22億元利息收入,加上政府補貼的1.65億元,剛好實現了0.6億元左右的盈利。
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張萌認為,“互聯網金融有助提升電商平臺收入。一方面可以使電商平臺品類進一步擴展,如從實物品類拓展至毛利率更高的金融品類,增加保險理財業務,向著金融超市模式發展;另一方面圍繞電商平臺生態圈布局金融業務,為平臺上的企業和個人提供更好的服務,對提升整個平臺的用戶黏性能起到積極作用。”
京東金融發展路徑
2013年京東將金融事業獨立出來,成立京東金融集團,并將業務板塊確定為四大類,分別是解決基礎支付服務的網銀在線、針對企業用戶的供應鏈金融、針對個人用戶的消費金融和滿足消費者理財需求的平臺業務。
2013年10月,開放平臺業務;
2013年12月6日,上線供應鏈金融產品“京寶貝”;
2014年2月13日,展開消費信貸產品“京東白條”公測;
2014年3月7日,推出獨立的第三方支付手段“網銀錢包”PC版;
2014年3月27日,京東“小金庫”上線。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