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京津冀一體化專題】大保定往事
保定的野心在房地產商的廣告上被赫然擺出:建設副中心,保定準備好了!歷史上燕昭王復國中興、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而到了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后,作為翊衛京師的京畿重地,保定逐漸成為河北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責任編輯:李梁 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保定,摩托車駛過某主打高端客戶的樓盤的戶外廣告牌。
從北京西站出發,保定東站近得像首都的一個景點。高鐵飛速穿過高樓、工地和華北一望無際的農田與曠野。因為高鐵的出現,時間距離取代了地理距離重新劃分了世界。從北京到保定只需要四十分鐘,而為了到達火車站我卻要用上一個小時。
只有真正抵達保定,你才會知道這里和北京真正的距離。保定市區仍像一個大縣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倉促興建的一批批劣質板樓,與更為劣質的1950年代的蘇式建筑和文革時代的筒子樓混雜在一起。
很難想象這樣一座現在僅以“驢肉火燒”著稱的城市,在幾百年前甚至幾千年前,一直在中國歷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保定在元朝即被賦予“永保大都安定”之意,這里與北京、天津構成黃金三角,互成犄角之勢,自古是&l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