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干部的仕途

2010年,中組部組織了66名中央司局級干部到地方任職。同時中央也從地方選拔了63名廳級干部到部委任職。第一批66名“空降”干部中,目前已有13人升任副部級,其中10人是重新回到本系統獲得提拔,當中8人是回京提拔。而63名到中央任職的地方官中,提拔為副部級的有4名,大多數尚在原崗位。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原國家林業局新聞發言人曹清堯被交流到重慶,任南川區區委副書記,后來升任區長。曹清堯曾表示,無論中央還是地方都對他們給予很大期望,地方希望通過他們了解中央宏觀政策,中央希望通過他們了解地方在實施政策中的問題。 (CFP 姜小英/圖)

2010年的66名“空降”干部中,目前已有13人升任副部級。其中2013年是這批干部的收獲之年,在地方工作三年后,這一年共有10人升任副部級。

2010年,中組部組織了66名中央司局級干部到地方任職,與“掛職”不同,“任職”干部的檔案、工資關系都全部調走,成為真正的地方干部。同時中央也從地方選拔了63名廳級干部到部委任職。此后中組部在2011年、2012年又組織了兩批干部雙向交流。

第一批66名空降干部中,南方周末記者通過公開渠道統計到61人的信息,至少有13人已官至副部級。未晉級的官員中,大多也在平級調動中獲提拔、重用。而63名到中央任職的干部中,提拔為副部級的有4名,大多數尚在原崗位。

這些交流干部的仕途,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和作用?京官赴任地方,地方官進京任職,仕途進步的快慢有何不同,有何不同的政途路徑?

“宰相必起于州郡”

2010年5月21日,《人民日報》刊登了時任中組部長李源潮的一篇講話“領導干部要從基層來到基層去”。講話提到,干部隊伍中“三門”(出了家門進校門,出了校門進衙門)干部多、基層經驗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根據2009年中組部一項統計,中央機關司局級干部中,來自高校應屆畢業生的高達44.6%。

李源潮引用了古語“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將必發于卒伍”,說明基層經驗的重要性。之后中組部決定各中央機關派出60名正局級干部到地方任職鍛煉,同時也從地方挑選60名正局級官員赴京交流任職。

經過差額選拔,最終確定66名局級干部調任地方,擔任副省級城市常委、副市長,省直部門正職,地市黨政正職、副職等。

擔任部門領導的,基本要“專業對口”。如人民日報社文藝部主任郭運德調任天津市文廣局長,國家安監總局四司司長楊富調任廣東安監局長,國防科工局總工吳忠瓊調任遼寧科技廳廳長。

更多的&l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