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中國核能發展:補漏與透明

中國核工業界正為“核安全觀”的首次提出而興奮不已。然而核恐怖的威脅離中國并不遙遠,而中國的核安保體系,一邊是待補的漏洞,一邊是業界對增加核領域透明度的不情不愿。這種已成習慣的默不作聲,正引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責任編輯:曹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圖為荷蘭海牙2014年度核安全峰會開幕前,世界論壇的正門和峰會的Logo。 (東方IC/圖)

中國核工業界正為“核安全觀”的首次提出而興奮不已。“一克不丟、一件不少”的良好核安保記錄,也在國際舞臺上被反復展示。然而核恐怖的威脅離中國并不遙遠,而中國的核安保體系,一邊是待補的漏洞,一邊是業界對增加核領域透明度的不情不愿。這種已成習慣的默不作聲,正引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吳宇森電影《斷箭》1996年上映,說的是核彈頭被劫。故事當然是編的,但時代背景不算離譜。冷戰結束后,美蘇大量裁減核武器。20年間,美國通過“原子回收計劃”,將2萬枚俄羅斯核彈頭轉化為商業核反應堆的燃料,日本也在海牙核安全峰會(Nuclear Security Summit)前夕,歸還了冷戰期間從美國獲得的數百公斤高濃縮鈾與分離钚。

核威脅如影隨形

盡管軍事轉民用消化了部分危險核材料,但從2005年烏克蘭丟失250枚核彈頭,到各國核物質及放射性物質丟失、被竊和走私的不間斷報告證明,核恐怖主義的威脅其實一直沒有遠離。

根據國際裂變材料組織(IPFM)的數據,全球現存的武器級核物質有約2千噸,足夠造出2萬個當年把廣島夷為平地的那種核武器。

事實證明,恐怖組織企圖獲取核材料的行動也越發頻繁。

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事件和販賣數據庫”(ITDB)的統計,截至2013年IAEA年度核安保報告發布時,全球官方報告的核及放射性材料的遺失、盜竊等事件至少有2407起。

海牙策略研究中心(HCSS)主任Rob de Wijk在海牙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是一個每月都被記錄、正在發生的真實危險,只要看看數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