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后生意

墓地是一樁利潤極高的生意,而這門生意大多掌握在民政系統手中。這種狀況正在改變,殯葬市場正是中國艱難向市場經濟轉型的一個縮影。在地少人多的中國,開發更多的墓地并不是改革的方向,樹葬、海葬等多樣化葬禮將成為新的機會。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蘇宏楊

民政系統掌控著利潤豐厚的墓地生意,其旗下的墓園也需要承擔一些公共支出,但這些收支并未詳盡公開。圖為2014年3月16日,河南省許昌市玉皇嶺墓園將存放多年的636個無主骨灰落葬,還投入三十多萬元專門為這些骨灰豎立了一個名為“守望”的墓碑。 (CFP/圖)

墓地是一樁利潤極高的生意,而這門生意大多掌握在民政系統手中。這種狀況正在改變,殯葬市場正是中國艱難向市場經濟轉型的一個縮影。

在地少人多的中國,開發更多的墓地并不是改革的方向,樹葬、海葬等多樣化葬禮將成為新的機會。

如果你知道中國每年的死亡人口,便會明白這是一個多么龐大的市場——中國這個人口超級大國正在逐漸步入老齡化,自然死亡率逐年上升,目前每年死亡1000萬人左右。

如果你知道這樁生意的利潤有多高,便可以想象其后的利益糾葛有多深——內地最大的殯葬企業福壽園,在上市時公開說毛利率高達80%,凈利率38.5%。

不過,福壽園雖然號稱全國最大,但業務量也僅占全國的1%。

如此龐大的墓地市場上,到底有哪些玩家?他們又勾連出怎樣一條利益鏈?

“厚葬”中的厚利

墓地占據福壽園整體收益的87%,使它看起來像一家另類的“地產公司”,這與美國最大的殯葬連鎖企業恰好相反,后者的盈利三成來自墓地,六成來自殯儀服務。

“內地殯葬第一股”福壽園在香港的上市,為外界觀察這一封閉領域打開了一扇窗。

2014年3月26日,福壽園發布年度業績公報:2013全年實現營收6.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5%。

四個月前,福壽園在香港上市,成為港股自2013年以來認購人數最多的新股。其招股說明書中公布的高達80%的毛利潤,38.5%的凈利潤,一時間引發熱議。

殯葬業的利潤為什么這么高?

南方周末記者探訪了廣州市規模最大的殯儀機構銀河園,試圖弄清楚殯葬鏈條上的每個環節。

在位于廣州市北端的銀河園園區業務大廳里,人們拿著死亡證明書、戶口本和身份證,取號排隊。大廳墻上掛著一張價目表,標明遺體接運、存放、火化和骨灰寄存的價格,從500-1400元不等。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這些環節屬于基本服務,物價部門對價格有規定,全國統一標準。

填完表格、選定日期后,工作人員會帶客人去大廳左右兩邊的骨灰盒館和鮮花館,選擇商品。銀河園展廳中的骨灰盒價格不一,600-4000元不等,3000元左右居多。

這些部分不屬于基本服務,沒有價格限制,也是殯葬企業利潤的重要來源。根據過往的公開報道,有的地方,一個骨灰盒的售價是成本的300%。

不過,整個殯葬流程中最貴的部分還在后面:購買墓地。在廣州市銀河園,最里面的房間有一個模板,展示可選擇的墓位,門口牌子寫著“中華永久墓園”。

這里的雙穴墓地(2平方米),價格在11-13萬元之間。

而上海——這座人口老齡化最為嚴重的城市,是目前內地最大的殯葬市場,傳統的雙人墓穴(1994年當地文件規定不得超過3平方米,1998年規定不得超過6平方米),最低價格4萬至8萬不等,貴的則高達數十萬。

位于青浦區的福壽園公墓屬于均價較高的檔位:藝術定制墓25萬、成品藝術墓8萬、傳統成品墓4萬、草坪臥碑墓6萬、綠色環保墓1萬、室內葬2萬。

在福壽園提供的墓地和殯葬服務中,墓地占據整體收益的87%,使得它看起來更像一家另類的“地產公司”。這與美國的情況恰好相反。殯葬業連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