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是英雄,他們就不看《警察日記》的困惑

《警察日記》的主角郝萬忠,生前是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公安局局長,2011年去世后,他確實成了英雄。電影由鄂爾多斯市委宣傳部投資拍攝,影視制作人呼和巴特爾拿到這個項目,這是他第一次做電影。經歷過幾次不成功的嘗試,呼和巴特爾最后找到寧瀛當導演——他在一本《藝術電影速查手冊》上看到了寧瀛執導的《民警故事》。

責任編輯:袁蕾 朱曉佳 實習生 劉維

主旋律電影的麻煩

作為中國特有的類型片,“主旋律”養活了從制作到發行的一套人馬,《時差7小時》后,包場埋單不復存在,一套人馬,人仰馬翻。

主旋律片開始變種,大片式的《建國偉業》,靠的是明星撐場;默片式的無名片,“指哪打哪”,拿獎后直接入庫。

有人不信邪:藝術片導演、民間老板都來操持“主旋律”。不變的困惑是,觀眾怎么看,“有關部門”怎么看。歸根結底,電影,還是市場說了算。

圖為《警察日記》里場面最大的一場戲,郝萬忠帶領全副武裝的警察抓捕某煤炭集裝站罷運組織者。究竟定性為勞資糾紛還是黑惡勢力,局里兩種意見僵持不下,郝文忠最終選擇了后者。 (劇組供圖)

每年春節,父親坐在上座,做年終總結:今年老大不錯,生意又賺了兩個億,咱們就興旺;老二我覺得你哪個哪個案子做得不錯,但是你什么什么地方做得還不夠??偨Y完了,全家才開始喝酒。

寧瀛很想拍這場戲,最終因為拍起來花錢太多,取消了。

在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導演寧瀛的映后討論會不怎么愉快。兩個月前,這里放映了她18年前執導的《民警故事》,這晚放的則是她2014年3月21日公映的新片《警察日記》。前者以極度紀實的語言講虛構的北京片兒警故事,一向頗多贊譽,英國《泰晤士報》當年評價它是“北京警察日常生活面貌,荒誕、詼諧又令人不安”。討論會的主持人問寧瀛,都是寫警察的電影,為什么18年之后拍了這么一部像主旋律的作品。

寧瀛不同意說《警察日記》是主旋律電影。在主持人又提了幾次“歌頌英雄”之后,“我就特別武斷地打斷她,把她轟下臺了。”寧瀛說。

《警察日記》的主角郝萬忠,生前是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公安局局長,2011年去世后,他確實成了英雄。電影由鄂爾多斯市委宣傳部投資拍攝,影視制作人呼和巴特爾拿到這個項目,這是他第一次做電影。經歷過幾次不成功的嘗試,呼和巴特爾最后找到寧瀛當導演——他在一本《藝術電影速查手冊》上看到了寧瀛執導的《民警故事》。2013年在東京國際電影節,《警察日記》的主演王景春獲得了最佳男演員獎。

“我只寫反面人物”

郝萬忠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