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還有多少“定時炸彈”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住房“大躍進”留下了大量先天不足、后天失修的建筑。它們是那個“速度和利益”至上年代的存留和傷疤。1995年出版的《中國商品房質量大觀》顯示,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從1988年到1990年竣工的樓房中,35%存在屋面滲漏的。浙江大學教授范柏乃曾感慨:“我們有5000年的歷史,卻少有50年的建筑?!?/blockquote>責任編輯:葉偉民 實習生 黃心宇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住房“大躍進”留下了大量先天不足、后天失修的建筑。它們是那個“速度和利益”至上年代的存留和傷疤。浙江大學教授范柏乃曾感慨:“我們有5000年的歷史,卻少有50年的建筑。”
奉化居敬小區的悲劇并不是孤例,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上海、寧波之外的許多地方。
2013年3月,浙江省紹興市一四層民房倒塌;2011年7月,哈爾濱南崗區居民樓因附近基坑施工,受擾動發生坍塌;2009年7月,四川內江市一居民樓因低級承載能力不足倒塌。這些住宅,都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1994年,上海市檢查了271個工程項目,查出不合格項目29個,不合格率11%。在1995年出版的《中國商品房質量大觀》中更可以看到,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從1988年到1990年竣工的樓房中,35%存在屋面滲漏的,39.2%存在衛生間滲漏。這其中,因施工造成滲漏的占半數以上。
1995年,時任建設部副部長譚慶璉曾在一次回答中央電視臺記者提問時指出:“全國商品房的質量合格率僅為80%,優良品率還達不到8%。”
“當時的房地產業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時期,大量地產產品的推出,難免會讓建筑質量的控制跟不上。”上海市房屋建筑設計院院長顧陸忠解釋。
手指就能把墻壁摳穿
2012年,寧波市徐戎三區居民樓倒塌事件后,程幼章和另兩位蘇州市政協委員向蘇州市政府提交提案,要求對轄區內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居民樓進行安全大檢查。
對程幼章來說,這除了對現實的憂慮,還有切身的經歷。1980年代,他還是個孩子,就曾用手指把自己家的墻壁摳穿。
他的家在蘇州市南環新村,和最近倒塌的寧波市奉化市居民樓一樣,是改革開放后,中心城區中規模最大、建造年代最早的小區之一。
初搬入時就程幼章已發現,家里墻壁很薄,“隔壁屋的人講話就好像在你耳邊說一樣”。他只覺得好玩,直到不久后,距離他家不遠的一棟樓中,4層的陽臺整個掉到了樓下住戶家。
蘇州市政府回復了程幼章,依據是2005年市政府組織的危房調查。根據那時的數據,蘇州城區共有1994年之前建成的住宅5362幢。政府從2011年起開始,逐步對安全隱患較大的住宅實施改造,程幼章曾經居住過的南環新村是改造名單上的第一個。
南方周末記者看到,許多地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