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產業下鄉“務農” “農村治污,掙的都是國家補貼”

農村環境治理每個領域都有企業嘗試商業化,但大多失敗了。至今只有農村污水處理的商業化程度最高,且只在最近一兩年才熱起來。蛋糕大而美,但要分食則不易。資金鏈不成熟是限制農村污染商業化治理的關鍵因素。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唐悅 安焱家

在大城市,環保產業在如污水治理等行業,已近飽和;而在鄉村卻剛剛開始。 (何籽/圖)

農村環境治理每個領域都有企業嘗試商業化,但大多失敗了。至今只有農村污水處理的商業化程度最高,且只在最近一兩年才熱起來。

“農村污水處理廠正在建設階段。工程承包建設是掙錢的,市場由此形成了。但后期運行成本從哪里來?這是個頭疼的問題。農村不可能向農民收費。”

蛋糕大而美,但要分食則不易。資金鏈不成熟是限制農村污染商業化治理的關鍵因素。

“環境治理只有基于市場,才可持續,否則環境問題解決不了。尤其農村污染商業化治理模式有待探索、創新。”桑德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桑德公司)董事長文一波說。

近年來,農村環境治理備受重視,尤其是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上強烈呼吁,將我國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的重心向農村轉移。

環保部、國土資源部都已描繪了誘人的市場蛋糕。僅就耕地修復而言,國土資源部于2013年底稱,全國有5000萬畝耕地中重度污染,國家每年將拿出幾百億元,啟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地下水嚴重超采綜合治理。

蛋糕大而美,但要分食則不易。南方周末記者調查發現,資金鏈不穩定是限制農村污染商業化治理的關鍵因素。這也是文一波感慨的主要原因。

大多數失敗的“務農者”

農村環境污染主要有:農藥、化肥的施用產生的農業面源污染,還有生活污水、固體廢棄物、畜禽糞便、土壤重金屬污染等,秸稈焚燒后也會產生大氣污染。

南方周末記者調查發現,過去多年,以上每個領域都有企業嘗試商業化治理模式,但大多失敗了。至今只有農村污水處理的商業化程度最高,且只在最近一兩年才熱起來。

2013年以來,國家相關部委頻頻出手,提供經費支持、頒布法規條例。大型環保公司也開始“務農”。最近,上市公司“國中水務”就與山東省200個示范鎮的供排水建設項目達成戰略合作意向。

桑德公司是最早進軍農村污水治理的企業之一。從2010年到現在,已在十余省份的一百多個鄉鎮開展了農村污水治理業務。

“85%以上的大中城市,以及90%的縣城都有了污水處理廠。但占一半以上人口的農村一直被忽略。農村污染總量比城市多得多。”文一波說。

李克強在2014年全國兩會上稱,全國農村每年產生生活污水約80億噸。

但在2010年以前,全國僅有5%的鄉鎮建了污水處理廠。文一波透露,這些污水處理廠運行得很不好,“管網建設難,收費體系建設、污水處理技術、運行管理等問題都沒辦法解決”。

桑德公司看中了鄉鎮未來的污水處理市場。

從2010年到2013年,桑德公司在全國農村建了120多個污水處理項目,2014年計劃翻一番,達到240多個污水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