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的學術訪問
世界上的事情,有多少恩便有多少怨,有多大惠便有多大仇。兩國關系的“雙贏”,通常只有理念上的意義,在至今為止的世界歷史上并不多見,多見的是“雙輸”。不如各家過日子,來往的每一筆賬都算得清清楚楚……
責任編輯:劉小磊
胡志明市獨立宮(前南越總統府)前自娛自樂的越南青年。
世界上的事情,有多少恩便有多少怨,有多大惠便有多大仇。兩國關系的“雙贏”,通常只有理念上的意義,在至今為止的世界歷史上并不多見,多見的是“雙輸”。不如各家過日子,來往的每一筆賬都算得清清楚楚……
很長時間以來,我們的學術研究似乎太過于注重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對于一些重要的鄰國,比如越南和東南亞國家,研究較少;而有限的研究又似乎過于集中于其現狀,對其歷史與文化的研究就更少了。據我所知,我們對于越南歷史與文化的研究,要弱于日本與美國,這是不應該的——從歷史來看,從文化來看,中越兩國之間的關系是綿長的。
也正是這個理由,兩年前,當我有意推動對越南歷史與中越關系史的研究,準備派碩士研究生去越南學習語言和歷史時,得到了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院的全力支持。該院領導當時對我講的話,讓我今天想起來都很感動。2012年夏天,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派出兩名碩士研究生去越南河內師范大學學習,時間為18個月,對他們提出了“會聽、會說、會讀、會寫”越南語言的要求,其中前三項要求達標,后一項爭取達標。
時間很快過去了,到了2014年2月,兩位學生的學習期限到了,于是,我與崔丕教授一同去越南,進行學術訪問:一方面是檢查兩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是看看對于中越兩國之間的學術交流,還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
日程安排與一般印象
由于工作安排所限,我和崔丕教授是2月9日(農歷正月初十)晚上到達河內的,對越南來說,也是新年期間,一些學校尚未開學或剛剛開學。當主人知道我們的目的后,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我們的要求。由此,我們在短暫的時間內,先后訪問了河內師范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和歷史系、胡志明國家政治與行政學院胡志明與國家領導人研究所、越南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和中國研究所、河內國家大學歷史系、順化大學歷史系、胡志明市國家大學歷史系、胡志明市師范大學歷史系。以上一共是9個單位,經常是一天兩個單位,上午一個,下午一個,非常緊湊,每次皆是以座談的方式進行,對方少則四五人,多則二十多人,談話的方式也比較直截了當,以能在最短時間內了解具體情況,學到相關的知識。到了2月17日晚上訪問結束時,在胡志明市國際機場,我和崔丕教授開玩笑說,我們可能是認識越南歷史學家最多的中國學者了。
由于我們個人專業的緣故,我們對河內師范大學、河內國家大學、順化大學、胡志明市國家大學、胡志明市師范大學五個歷史系及越南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訪問,收獲也更大些。兩個國家的學術道路有相似性,中國從“文革”中解脫出來,越南從戰爭中擺脫出來,比較容易理解對方的學術生態。從總體來看,越南的歷史學界已經有了很大的起色。
在我們訪問的五個大學中,歷史系招收的本科生數量是比較大的,如胡志明市國家大學歷史系每年招收200名本科生。本科生的學制4年,其學位稱作“舉人”!本科生也有留校者,大多從事教輔工作,個別人可以當老師。碩士生的學制是兩年,有課程,也要寫論文。優秀者可以留校作老師。博士生大多是留校老師繼續攻讀學位者,也有個別人從事其他職業,按照中國的說法,可謂“在職讀博”。我問了一下河內國家大學歷史系主任,有沒有如同中國、美國和大多數國家那種“專職讀博”的學生,他告訴我,該系沒有。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其學位稱作“進士”!
越南的大學制度雖說與世界各國大體相似,但全國有五所大學下面還設有大學,即河內國家大學、胡志明市國家大學、順化大學、太原大學和峴港大學。如河內國家大學,下設多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大學、科學大學、外語大學等等,讓我們感到比較麻煩的是,上一層的總大學和下一層的分科大學,越南語的名稱一樣。在我收到的名片中,有些學者將下一層的分科大學英譯為“COLLEGE”,也有一些學者將下一層的分科大學英譯為“UNIVERSITY”。也就是說,前面提到的“河內國家大學(胡志明市國家大學)歷史系”,準確地說,應是“河內國家大學(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大學歷史系”;而“順化大學歷史系”,應是“順化大學師范大學歷史系”。在一般人的稱謂中,經常省去上一層的總大學,只稱下一層的分科大學,不知兩級組織在實際運作中相互關系,是否下一層的分科大學更具獨立性。我對此曾有詢問,但仍不得其要領。
河內師范大學歷史系、河內國家大學歷史系的師資力量應當說是比較強的,他們中間的許多人曾在俄羅斯(蘇聯)和東歐國家取得博士學位,近些年來也有人在西方國家的大學,如巴黎第一大學(先賢祠-索邦)、萊頓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最近幾年,越南各大學向中國派出大批留學生,河內師范大學歷史系、河內國家大學歷史系和越南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都有派往中國的留學生,分別在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等校攻讀博士學位。華東師范大學就有不少越南留學生。我們來不及進行精確統計,只是大約估計,在這兩所大學歷史系師資力量中,在國外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者約占三分之一。這個比例遠遠高于中國大學的歷史系。
同中國一樣,越南歷史學界也有國家級、部級(教育部、社科院、國家大學)研究課題,據稱,國家級的課題資助最高可達人民幣3萬元,部級課題資助最高可達人民幣1萬元。一些單位,如越南社科院歷史研究所,還設有給本單位人員的所級課題(據稱有23個之多,沒有詢問其資助力度有多大)。然而,這些課題經費都是給單位或研究組的,沒有給個人的。歷史學的研究,雖然有單位主持、多人合作的做法,但從世界的經驗來看,更適合于個人研究。我們也向他們介紹了目前中國歷史學界更注重個人研究的做法,他們表示理解。
在訪問中,越南社會科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