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話劇篇 誰的《推拿》?
盲人推拿師們近乎一天24小時都在一起,住集體宿舍,下了班手拉手回家。在這個世界里,自尊與自卑、愛情與情欲、私心與友愛、爭斗與團結……五味雜陳、色彩斑斕,和正常人的世界沒有半分不同。
責任編輯:李宏宇 袁蕾 朱曉佳 實習生 劉維
盲人推拿師都是盲人里的“人精”。即便如此他們的生活水平也很差:每天十點上班,凌晨兩點下班,月收入不超過三四千,十平米的宿舍住了好多人。就算是夫妻,也沒有自己單獨的房間。
“閉上眼睛,我看到了世界。”2014年2月1日,喻榮軍編劇的話劇版《推拿》最后一稿終于完成,他在劇本扉頁上寫下這句題記。從2011年年初接到任務,四年間喻榮軍已經寫了八稿。
雖然四個月前,2013年9月初,話劇《推拿》已在北京、上海兩地巡演過一輪,但這并沒有使喻榮軍停下自己的改稿進程。
《推拿》的場景,設置在南京一個叫“沙宗琪盲人推拿中心”的地方。推拿中心不在市區,生意不溫不火,還面臨拆遷。兩個合伙老板都是盲人,一個叫沙復明,一個叫張宗琪——把名字拼在一起就成了“沙宗琪”。
沙復明的名字帶著某種“無望的希望”,先天眼盲卻被取名為“復明”。他念書多,“懂管理”,午飯前要給員工們開例會,講話動不動就是名言警句。在盲校念書的時候,別人還在學推拿,他已經跑去學西醫解剖。
張宗琪老實本分,一邊做老板一邊也做推拿師,拿著兩份工資,做事講求實際。張宗琪也并非土包子一個,他讀《紅樓夢》,見解頗不俗:林黛玉是個“瞎子”,“長著一雙含情目,卻連自己的命都保不住。”焦大雖然是個粗人,卻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
盲人推拿師們近乎一天24小時都在一起,住集體宿舍,下了班手拉手回家。在這個世界里,自尊與自卑、愛情與情欲、私心與友愛、爭斗與團結……五味雜陳、色彩斑斕,和正常人的世界沒有半分不同。
“這部戲寫的是人,不是盲人。”喻榮軍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一輩子吃飯的手藝
2011年,國家大劇院和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各出50%預算,要把當年得了茅盾文學獎的《推拿》搬上舞臺。
出品方先找了喻榮軍寫劇本,又找了郭小男做導演。演員多選用既具有舞臺表演經驗,又在熒幕上常常出現的“熟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