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把脈】 “張藝冬式整容”的倫理問題
再平常的人也無需為自己的長相,包括因年歲增長而發生的自然變化,以及他的真實自我,而自慚形穢。每個人守護自己的善良意愿和良心道德,那才是最重要的。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劉孟宇
雷鋒要是還活著,他的照片也不會再是那張年輕的面孔,除非雷鋒也去整容
網上有一篇題為《張藝冬:我建議全國人民都整容成雷鋒》的訪談。我原先以為是誰在搞笑作怪,沒想到是正兒八經的對談。事情的主角是擁有“安徽好人”等榮譽稱號的安徽籍青年張藝冬,2014年2月20日,他在安徽合肥某醫院接受了微整形注射手術。3月3日,他召開新聞發布會,身著軍裝,以雷鋒形象公開亮相。張藝冬說,整容能使他“照照鏡子就想起雷鋒,起到督導作用”。他表示還將向公安部門遞交申請改名雷鋒,“以后大家請叫我雷鋒,或者喊我雷哥”。
這則“張藝冬式整容”的消息,讓我想起在倫理寫作班上,學生們討論過的一篇文章《來自柳葉刀的自信:整容外科的倫理》(Self-Esteem from a Scalpel: The Ethics of Plastic Surgery),作者是美國口腔外科醫生博巴特(Rich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