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真的讀點馬克思
我們的學生不了解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學生的政治課本都講些什么?二十多年前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取代。后者講授的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梢韵胍?,這部分內容還會層累增高。課程重心既已明顯偏向“當代”,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源頭的了解勢必不足。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劉孟宇
“法后圣”,更應“法先圣”
德國漢學家施耐德來敝校講學。課后跟我說:學生對歷史唯物主義一些基本觀念非常陌生。我頗感詫異: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原理至遲在中學已進入政治課本;上大學,讀碩士、博士,都是必修;各級學歷考試必考——我們的學生會不了解馬克思主義歷史觀?不料,前段時間偶然跟學生談到“歷史性與邏輯性的統一”,他們一臉茫然:不是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而是根本就沒聽過!當年讀大學時,常從一些老學者文中見到此說,很是費解:這是什么意思?“歷史性”與“邏輯性”怎么可能“統一”?又如何“統一”?搞懂這句話,費了我很多工夫??墒?,今天的學生竟然沒有聽過!這下我信了施耐德。
我講這事,并非哀嘆人心不古,更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