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餓死不吃轉基因食品?

趁著非洲正在鬧饑荒,美國人拿出了他們的特殊救災品,轉基因食品。然而,一些非洲國家似乎并不領情,寧肯挨餓也不接受這樣的“嗟來之食”。是轉基因食品有害,還是另有原因?

文章于2002年11月07日刊于《南方周末》

趁著非洲正在鬧饑荒,美國人拿出了他們的特殊救災品,轉基因食品。然而,一些非洲國家似乎并不領情,寧肯挨餓也不接受這樣的“嗟來之食”。是轉基因食品有害,還是另有原因?

GM食品來到南部非洲

最近一段時間,南部非洲的幾個國家一直在鬧饑荒,據估計,災民達1400萬之多。此事被報道后,2002年8月初,美國伸出了援助之手,捐贈了數千萬噸轉基因玉米。這批轉基因玉米是以美國政府國際發展部(USAID)的名義捐贈的,通過在羅馬的世界食品計劃組織貼上美國的標簽,然后用“自由之星”輪船運往非洲。

但是以津巴布韋為首的幾個南部非洲國家,包括贊比亞、莫桑比克、納米比亞、馬拉維等國卻拒絕這些食品。也許由穆加貝任總統的津巴布韋政府在內心感到,美國人在這個時候送來可疑的轉基因食品,簡直無異于嗟來之食。

所以,津巴布韋等國公開拒絕的理由是,這些食品是經過遺傳工程改造過的,亦即轉基因食品(GM食品)。于是,圍繞捐贈與接受轉基因食品,供方和受方展開了爭論。一方說GM食品會造成基因漂移,對人和環境造成潛在危害;另一方說轉基因即使漂移也不會對環境和人有害。一方說轉基因的安全性沒有得到證實,要對公民的生命安全負責;另一方則認為拒絕GM食品主要是政治原因。

“安全性還未得到證實”

津巴布韋政府首先強調的是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他們認為,政府的職責首先是保證公民的生命安全。盡管饑荒威脅著本國的600萬公民,他們也不能接受USAID的玉米。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報道,津巴布韋設在倫敦的一個高級委員會的發言人說,“問題的關鍵是,津巴布韋不允許任何轉基因食品存在,因為從科學上講,這類食品的安全性還未得到證實。”

這位發言人還列舉了更多的理由說明為什么拒絕轉基因食品。他說,一旦接受了這類轉基因玉米,災民就不僅僅是供自己食用,而且會用來喂養牲畜。這樣一來,他們出口到歐洲的牛羊等牲畜就會受到綠色壁壘的阻攔,國家的經濟狀況就會更糟,國民也會更加貧窮。

此外,非洲人還認為,美國是在利用饑荒危機強迫非洲國家接受轉基因技術,因為非洲人目前還沒有能力獨立評估這種技術可能對環境和健康造成的風險。更重要的是,這種援助也是有條件的。美國的大多數食品援助是以向受援國貸款,然后再用這筆款項向美國農場主購買食品,亦即是把糧食作價,算作對貧窮國家的貸款。以這種形式給予援助實質上就是一種強迫,因為受援國對食品別無選擇;否則就得不到貸款,也就購買不到食品。

主要是政治原因?

美國方面認為,以津巴布韋為首的南部非洲拒絕GM食品主要是政治原因,因為穆加貝不想通過接受糧食援助而在將來受制于美國和西方國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穆加貝政府是拒絕把這些食品送到反對其政府的人士手中。美國USAID的主管安德魯·納齊奧斯無奈地說,如果聽任這類因政治因素而作出的決策繼續下去,援助計劃只能擱淺。

在這個問題上,觀點比較突出的是去年世界糧食獎得主平斯特拉普·安德森,安德森現就職于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他說,如果非洲人對援助說不,成千上萬的津巴布韋和南部非洲人就會挨餓。“穆加貝拒絕援助的原因純粹是政治。他只想表示,他不需要西方國家的幫助。”

美國和傾向于美國的一些援助官員指責說,國際非政府援助組織在非洲挑起毫無意義的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過分關注,從而使援助陷入僵局。這樣下去,將來就不會有人再提供援助。這一說法得到了印證。聯合國負責協調糧食援助的機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救援計劃中預算,至少應向非洲災荒地區援助5.07億美元以購買糧食,但迄今它只收到1/4的援助款。

此外,在非洲的一些救援官員也認為,非洲人拒絕GM食品是受到了歐洲救援組織的支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員說,這絕對是不負責任的。無論是出于什么安全原則,饑餓的人沒有理由拒絕食物。這是一種只有在美國和歐洲才有條件和擔負得起的爭論,因為只有他們有充足的食物。

“我們已經吃了6年”

隨著救援危機的發展,近期在《津巴布韋先驅報》上又發表了一篇可視為代表政府立場的社論,提出了當地人的另一種擔心,轉基因食品中的外源性基因可能污染當地的蔬菜。

但是美國方面認為,糧食和蔬菜之間的雜交是不可能的。

津巴布韋人又說,但是,玉米種子可以撒落在田間,污染土地。而且農民可以有意地種植它們,這就會造成轉基因的漂移和污染,而這一事實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是有報道的。即使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基因漂移對環境和人造成了傷害,但這種基因污染和漂移可以影響當地食品向歐洲出口,因為當地玉米和其他種類的食品被污染后,也成為了GM玉米和GM食品,而眾所周知的是,由于不喜歡GM食品,歐洲人和歐洲食品廠家并不接受GM食品。

這一說法遭到了英國人的反駁。他們說,在歐洲并沒有限制出售用GM飼料喂養的動物肉類、乳類和蛋類食品。

但最有力的理由是美國人提的:我們已經吃了6年GM食品,沒有出現任何問題,為什么到非洲人那里就有問題呢?

不能把饑荒作為籌碼

對這場轉基因食品的援助危機,英國一個叫作“慈善行動援助”的組織的負責人安里斯·韋恩·威爾遜的觀點則顯得不偏不倚。根據《自然》雜志的報道,威爾遜認為,即使是GM食品,也不應當拒絕,因為那關系到人們的生命。但是,另一方面,不能把食物危機(饑荒)當作推銷GM技術的籌碼。因為人們在饑餓的時候就可能失去說不的權利。而且,如果美國要使他們的GM食品受到歡迎,就必須得到當地政府和人民的理解。如果這樣,美國的GM食品以后可能會在非洲以低于美國市場的價格出售,這當然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當然也有人對美國的這一做法提出了率直的批評,他們認為美國利用非洲的饑荒剝奪了非洲人自己決定是否需要GM技術的機會。是否需要GM技術應由非洲人說了算,而且如果現在就讓非洲人接受GM技術,有可能欲速則不達。

贊比亞國立科學和工業研究所的生物技術專家尼瓦尼卡解釋得更充分,“我們不能在沒有建立生物安全管理規則的情況下就引進GM技術。即使價格再昂貴,我們也寧可從那些我們知道的無GM作物的地方購買食品。”

美國哈佛大學的卡爾斯托斯·祖馬說,問題的關鍵不是GM食品是否安全或有害,而是目前各國的轉基因食品管理規則大相徑庭,因為有些國家對GM食品設置綠色貿易壁壘,而問題是不應當有這種歧視性的貿易規則。

雙方并沒有放棄協商

現在的情況是,一方認為自己是“好心被當成驢肝肺”,而另一方認為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但是雙方并沒有放棄協商,而且有幾種雙方都可以妥協的結果。

比如,在玉米分發之前把它碾成面粉,這樣一來這些玉米就不可能用于種植,也用不著擔心它們在非洲當地造成污染。還有些專家建議美國把GM食品換成非GM食品,從南非和印度這樣的國家買進非GM食品,再去援助非洲,這樣兩方面都可能接受。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的平斯特拉普·安德森提出了另一種方案,由非洲當地來相互援助。比如,埃塞俄比亞今年很多地方大豐收,使得糧食價格下降了20%,因為多余的糧食無法外運。如果能運到這個大陸的其他受災地區,可謂一箭雙雕。

但是世界糧食計劃組織在南非的發言人劉易斯·克萊門說,把玉米磨成粉既耽誤事,又可能出問題,因為這樣做浪費時間、增加成本。USAID的副主管羅杰·溫特則強調,美國很少把玉米磨碎再送到市場,因為在美國磨碎玉米要增加1/3的成本,“如果他們要在當地磨碎,那是他們的事”。

對于提供非GM食品,美國的態度是強硬的。他們說,即使非洲國家想要非GM食品,美國也不可能給予,因為美國農民一般都無法區分GM食品和非GM食品,除非綠色市場強行要求。

在僵持了一段時間后,南部非洲的一些饑荒國家的立場開始動搖了。贊比亞試圖說服美國,不要把獲得美國的貸款與購買美國的GM食品聯系起來。而馬拉維、萊索托和斯威士蘭等國則不提出任何條件,同意接受美國的任何食品。

但是,津巴布韋、莫桑比克和納米比亞的態度是,只接受非GM食品的援助。而在其港口停泊這些轉基因玉米的莫桑比克正在為必須從它的領土上轉運轉基因玉米而擔心。

政府不要災民要

現在美國和津巴布韋都還在協商,尋求進一步解決問題的辦法。津巴布韋政府發言人說,他們的糧農專家正在等待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建議。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贊比亞獨立報》10月16日報道說,當日在首都盧薩卡以西50公里的一個鎮上,一些災民哄搶了一個國家倉庫,搶走了封存在那里的部分轉基因玉米。查核的結果是丟失了500包轉基因玉米,其中的132包由警察追回。這是自美國援助非洲GM食品而被贊比亞政府拒絕后,贊比亞災民第二次哄搶轉基因食品。眼下南部非洲幾個國家與美國的僵持局面還不知會以什么結果收場,弄不好會演變為一場政府不要災民要的鬧劇。

10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了一份聲明,表示將密切關注轉基因食品的發展,以確保公眾最大程度地受益于新科技產品。聲明指出,目前市場上流通的轉基因食品是經過了嚴格檢查的,因而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相關:貧窮與轉基因作物

盡管穆加貝在津巴布韋進行的土地改革中驅逐了一些白人農場主,因而與英國發生了很大的矛盾,但歐洲尤其是英國并不完全同意美國人的意見,即把津巴布韋為首的南部非洲國家拒絕捐贈GM食品看成是穆加貝的政治算盤。

以英國為首的歐盟國家是GM食品最大的懷疑者和反對者。在他們看來,非洲人這次寧可挨餓也不要美國的GM食品的確是有原因的,既有政治上的,也有經濟上的。但政治原因卻不是美國所認為的那樣。8月8日,英國《自然》雜志發表了一篇題為“貧窮與轉基因作物”的社論。社論說,乍看起來,非洲一些國家在饑餓之下拒絕GM食品有些匪夷所思,但實際上反映出人們對GM食品的懷疑并沒有消除。這種懷疑并不僅僅是針對GM食品對人和環境的潛在危害。

社論列舉了方方面面的原因,其中有一個問題尤其尖銳:轉基因食品是否是消除貧困和解決全球人口吃飯問題的適宜手段。支持者當然會竭盡全力讓公眾相信轉基因食品的無害,但這種說服在歐洲會顯得異常艱難。然而對全世界來說,這一技術對現在和可以預見的未來的影響正在日益增強。由此便產生兩種結果,富裕國家可以使糧食更為充足因而壓低價格,而貧窮的國家則會削弱其農業生產。

因為,對窮國而言,要有相當長的時間轉基因技術才會顯露成效,而且要耗盡這些國家的資金和財力?!渡锒鄻有怨s》的生物安全條款也承認,貧窮國家首先需要的是發展評估新的農業技術的能力,即對于他們是否適用和有效。而在撒哈拉以南,南非是惟一能適應市場的商業需求而培育和種植GM作物的國家。其他國家目前只能被迫在緊急情況下(如饑荒)接受這一技術,但是對他們無法做到知情同意。

另一方面,美國的援助機構并不能防止這些GM食物被送往黑市銷售,而那些非受災地區的人也可能得到這些種子并在當地播種。因而這些轉基因作物很可能在違約情況下進入當地的農田。

非洲當地對轉基因作物蔓延后的貿易的擔心也是有理由的,因為歐洲消費者一直拒絕GM食品,許多國家如日本、德國等已經全面為轉基因食品加貼標簽。因此,一些非洲國家已被歐盟視為非GM食品的出口來源。非洲人也認為,他們賺錢的非GM食品市場在歐洲,因此他們愿意保留自己的選擇。

當然,人們也肯定希望美國不會借助饑荒這一危急事件把GM作物強行推廣到非洲,從而打開GM食品一直在那里受到限制的市場。美國擔負著全球約60%的糧食援助,而這種援助很多是與美國政府向農場主采購食品相捆綁的,因而面臨饑荒的地區也不得不接受GM食品。這對于非洲難道真是一種兩難選擇嗎?

 

 

網絡編輯: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