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發:轉基因產業化步伐緩慢將是中國的巨大損失

張啟發之所以遭受圍攻,原因在于,作為我國轉基因水稻產業化的主要推動者,他被譽為“中國轉基因水稻第一人”。他牽頭研發的兩個轉基因水稻品種在2009年8月獲得了農業部發放的安全證書。

 

2010年11月26日下午,中科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張啟發應邀在中國農業大學做學術講座時,居然遭遇意想不到的謾罵、圍攻。在提問環節,一名中年女子突然站起來高喊:你這個賣國賊,為了你的美國主子把13億人當成了小白鼠!有人打出“反對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的條幅,一位情緒激動的長者甚至將水杯擲向講臺……

張啟發之所以遭受圍攻,原因在于,作為我國轉基因水稻產業化的主要推動者,他被譽為“中國轉基因水稻第一人”。他牽頭研發的兩個轉基因水稻品種“華恢1號”和“Bt汕優63”,在2009年8月獲得了農業部發放的安全證書。在取得種子生產許可證和種子經營許可證后,這兩種水稻可進行商業化種植。

2011年,張啟發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表示,“從開始研發到2009年頒發安全證書,整個過程長達近15年。其中,成果完成僅用了4年,而包括安全性試驗在內的各種試驗就用了11年。這表明科學家和國家對轉基因水稻的研發極為慎重,管理極為嚴格。”

張啟發稱,針對公眾擔心的轉基因水稻的食用安全和環境安全問題,農業部指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等多個第三方單位和華中農業大學的科學家,進行了長期、反復的研究,結論是:無論是食用,還是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轉基因水稻都跟非轉基因水稻一樣安全。“由于轉基因水稻減少化學農藥用量80%,實際上比非轉基因水稻更安全。”

4年過去了,這兩種水稻是否已經商業化?

南方都市報2013年10月報道,華中農業大學于10月19日舉行“全國首屆黃金大米品嘗會”,自5月以來,類似的轉基因大米試吃活動已在28個城市開展,均由華中農業大學為活動提供所需的轉基因大米。而這一次,還加入了剛剛收割不久的、由其自身研究種植的“黃金大米”。

此時,談到轉基因水稻在中國的未來前景,張啟發并不看好,他認為政府決策是影響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推廣的最大阻力,“2009年5月,在11年的爭取之后,我們研究的兩種轉基因水稻華恢1號與Bt汕優63取得了農業部頒發的安全證書,離商業化種植只剩品種審定、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但因為外界的一些反對聲音,農業部并沒有為其建立一套程序,這非常遺憾?,F在4年過去了,兩張安全證書也將失效,因此轉基因水稻商業化不是更近,而是更遙遠了”。

張啟發表示,糧食資源短缺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日益突出,進行作物育種、發展具有改良特性的轉基因作物成為必須,且中國轉基因水稻國產化科研水平正處于最好階段,因此要建立強大的種業公司,推廣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種植。

另外,據張啟發透露,2013年7月,我國61名兩院院士聯名上書國家領導人,請求盡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院士們在聯名信中表示,推動轉基因水稻種植產業化不能再等,再遲緩就是誤國,轉基因產業化發展不起來,則商業發展不起來,對科研影響非常大,而張啟發本人也直言轉基因技術商業化步伐的緩慢將是中國的巨大損失。

網絡編輯: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