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風馬?!狂T侖專欄 企業家要守本分、有期待、尚表達
我不贊成商人去做商人以外的事情。作為一名企業家,核心本分是把企業經營好,這樣對社會進步、環境改善都是非常積極的,遠比公知似的標簽化語言更有實際作用。
這相當于男人會關心女人的事,但你還得進男廁所、穿男人衣服,你不能說你關心女人的事就把衣服換了進女澡堂,這是流氓行為,會被抓起來。我信守“有本分、守期待”,關心下女人生活的改進,但我還是穿男人的衣服、說男人話、進男廁所、進男澡堂。
我認為企業家就應該這樣。再關心別人,你還是企業家,還是把角色扮演好,這是第一位的。不扮演好第一角色,其他的角色一定是錯亂的。當然,你徹底一刀兩斷也可以,比如像金星,一旦凈根了,人家就可以把你當女人看了,女人也就認同你了。但如果你不徹底,那就成妖孽了,無論男人女人都不知道怎么跟你打交道,是愛你呢,還是躲你呢?
所以,凈根了你可以到大學當老師,也可以變成公知,但如果你沒有凈根,你就在企業家堆里,我不主張企業家扮演公知的角色。第一,人家公知是專業,不是律師就是社會學家或經濟學家,企業家偶爾說點什么還挺鬧心;第二,公知都是軟約束,說的都是相對標準,而我們是硬約束,利潤、就業、增長等報表都是絕對標準,虧損就是虧損,我覺得不能松懈,人一旦進入軟約束就容易飄。另外,真理都有相對性,何必那么較真呢?
公知有時候較勁,而且觀念的爭論很容易上升到意識形態,在沒有法制的情況下,爭論可能會演化為街頭暴力。但是有法制有保障的地方,在法制比較健全的國家,無論怎么吵都不會打起來。在中國轉型的過程中,我們要有耐心、更理性,期待法制更健康,也期待企業家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人的一生就那么幾十年,能夠做的事情很有限,要把有限的事情做好。人得受委屈,不僅是為自己受委屈,也要為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不滿承受委屈。民營企業當年注冊個公司都不容易,今天一塊錢就能注冊公司;當年做公司時沒人給你投資,現在那么多人給你投資;當年科長都不待見你,現在書記、市長都接見你。
所以,發展都是階段性的,要在發展過程中,使你的言行與社會轉型匹配好,要守住你的本分,并抱有期待。這種期待有時候要說出來,但也不一定都說,也要分場合、分人。
實際上,10年前在“企業泰山會”上我們就談過“在商言商”的問題。當時有些工作人員有意無意地讓企業家去討論生意以外的事情,我們當時就制止了。柳傳志表達了“一畝三分地、自己的菜園子”的觀點,而當時我就說了,“不要別人進洞房,自己高潮”—就相當于別人興奮,跟你有什么關系?把耳朵塞住,被子蒙住,自己躺床上就行了。偶爾碰到喜歡聊這個話題的人,我就調侃不要扒窗臺,看別人進洞房自己高潮,干嘛???
前陣子見到王石,我還說,萬科的進步讓我挺慚愧的,因為萬通的進步還在路上,還需要向萬科學習。這種行為屬于企業家的反應,你不能說看到別的企業進步時感受不到壓力,而看到公知談到公共話題就參與進去了,到處參加研討會。那肯定有問題,企業早晚會垮掉的。社會、公知、媒體也不要綁架企業家,就像企業家也不綁架大家一定去追求利潤,政府服務部門也不要綁架企業家去做福利與公益,這種事量力而行。
科學家要追求真理,思想家要追求真知灼見,要創造對世界的看法,政治家要追求共同目標、公共服務與福利,而企業家要說對自己與股東有利的話。我們可以把賺的錢轉化為基金支持他們追求對自然、太空、環境、制度文明的探索,但你們不能要求我們追求真理。
現在,企業家的狀態與想法可能更加多元化,所以我才說“守本分、有期待”,如果再加一個詞,就是“尚表達”,表達要準確。
尤其是媒體與公知不能綁架企業家,非要企業家去追求真理,企業家只受資本綁架。我們尊重科學家,尊重一切對人類文明的探討,但我們尊重不等于我們要變成這樣的人。我們尊重記者并不等于我要變成記者,尊重婦女的權利,我不能變成婦女,我還是我。
【作者簡介】
馮侖 萬通控股董事長。他是企業領袖,卻常常被冠以“思想家”之名。他造房子,也寫書,有《野蠻生長》這樣的宏大敘述,也有“馮段子“經典語錄流傳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