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大了】華西村,缺的只是錢嗎?
企業層面的錢緊,憑借中國式的人情余味或還能贏得騰挪空間。但華西從來不止是一家企業,經年超高速擴張的背后,有著吳仁寶以“紅太陽”般的威信換來的使用非常手段的可能。但現在,這種可能性能否持續,也充滿了疑問。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蘇宏楊
“現在開始,不要再翻花樣了。”這是“中國最有名的農民”吳仁寶留給世間的最后一句話。這位執華西權柄五十二載的老書記在一年前去世?!秴侨蕦汅鹧浴啡匀皇亲≈鴦e墅、開著轎車以不土不洋為傲的當地人引經據典的模本。不過,這最后一句話倒是很少人會提起。
“花樣”,意味著變革。盡管言必稱與“北京保持高度一致”——連那座頗受爭議的龍希國際酒店設定的328米樓高,也與北京目前的第一摩天大樓一般高——但從辦釘子工廠開始,華西村正是憑著不斷翻花樣,才得以從一個集體資產1764元,負債卻達1.5萬元的破落戶,一躍成為官方認可的“中國第一村”。吳仁寶,也從一個購糧專員化身為轄下民眾眼中的全能領袖。
然而,多年來耳提面命言聽計從的華西人,現在恐怕要逆這位龍年出生亦多年扮演龍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