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通報“三只羊”整改情況
-
三只羊網絡聲明:誠懇致歉,內部整頓
-
合肥:擬決定對三只羊公司沒收違法所得、罰款共計6894.91萬元
-
一場月餅引發的風波:“三只羊”遭遇直播帶貨信任危機背后
-
官方通報:對三只羊在直播中涉嫌“誤導消費者”立案調查
-
香港人從沒見過的“美誠月餅”,是“香港月餅”嗎?
這些年來,消費領域的“偽進口”“假洋鬼子”現象屢屢發生。 直播電商時代,帶貨主播的粉絲們在直播間購買商品,不僅僅是為了購買商品而來,還有不少是為了享受與主播互動的過程,甚至可以說,他們是在為主播的個人品牌“買單”。因此,帶貨主播們一旦被發現所售賣的商品虛假宣傳,割粉絲韭菜,砸的不僅是該商品的牌子,也是相關主播的品牌。 為了吸引頭部電商主播,地方政府有為其“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的動機。但是,“更好的營商環境”,不應該包括“法外開恩”,不應影響當地對其的監管力度。 -
頭部帶貨主播辛巴與小楊哥“互撕”,源于市場逐漸飽和,競爭愈發激烈
頭部主播之間的“互撕”風愈演愈烈,或許有人認為,通過互撕可以吸引眼球,提升知名度,從而在直播帶貨的戰場上占據有利位置。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簡單。在公眾面前暴露矛盾,不僅損害了主播的個人形象,也影響了消費者的信任度。 -
帶貨主播應為產品質量擔責 | 快評
如今,直播帶貨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商品銷售方式,不少頭部主播也賺得盆滿缽滿,收獲的傭金甚至在一些商品價格中占了大部分。帶貨主播該不該對產品質量負責?道理不言而喻。如果帶貨主播不僅賺了大頭,出問題了還能把責任全推給商品生產和銷售者,這是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