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所長丹·史密斯:“歐洲內部的分裂在加劇”
特朗普可能像兒童聚會上的魔術師,左手在揮手分散注意力,實際打的是另一手牌。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個州的想法確實荒謬,這可能是他的干擾項。 在格陵蘭島上,特朗普似乎比上次認真。 歐洲的安全框架也建立在烏克蘭戰爭的結局之上。歐洲需要找到一種與俄羅斯共存的方式。歐洲領導人想加入談判桌,因為俄烏沖突的結局與歐洲自身利益密切相關。 中國需要與世界交流、溝通。中國肯定可以克服世界的誤讀,中歐交往也應該提高透明度。 -
葉兆言:一個不溫不火的作家,無法下戰場
當殘酷的人生真相經過變形,出現在小說里時,葉兆言不事渲染,最大程度把情緒壓平。一切敘述的口吻都顯得云淡風輕,往事如煙。寫作成為和人生痛點共存的過程。 “葉兆言沒有向文學發誓,也沒有向生活發誓,但他用他漫長的、強有力的寫作告訴了我們:寫作真的是葉兆言的生命?!? 他把每一次寫作都視為對過往作品的拯救,對自己的拯救。 -
療愈時代的孫悟空兩難:快樂做山賊,還是安心當條狗?
孫悟空形象的演變,映射出一代代中國人的精神面貌?!拔覀儗O悟空的潛在設定,他的叛逆、抵抗與拯救,都是特別內在于中國的問題。它不是古典的,恰恰是當代的問題?!? “《大話西游》意外切中了年輕人的代際經驗,也就是孫悟空的兩難選擇:快快樂樂做山賊,還是安安心心當條狗?或者我總結的:保持天真,則注定無能;成為英雄,則必然虛偽。選擇去西天取經,戴上緊箍咒,被束縛的同時也意味著穩定;去做山賊,你自由了,但你也可能什么都沒有,朝不保夕?!? “從《大話西游》到《悟空傳》,孫悟空很痛苦,還在追問意義:這樣做對嗎?還是應該那樣做?而現在很多人不渴望追問意義了。包括這幾年療愈或者說治愈系的出現,都指向了當下對一種慢節奏、平靜、溫暖敘事的渴望。這與《西游記》作為神魔小說的節奏不一樣,人家要升級打怪。還比如現在很多修仙類的網文,都不往外走了,而是向內修煉?!? “每當出現一個二元選擇的時候,別人就會問,你選至尊寶還是孫悟空?你選小我還是大我?我拒絕給出答案。問題在于,是誰為我們創造了只能在二元環境做選擇的空間?一面是具體的、微小的幸福,一面是那種超越性的烏托邦前景,二者是共存的關系?!?/div>馬伯庸:對食物的態度,就是對人生的態度
“我對任何沒見過的食材、沒見過的烹飪方式,不會覺得大驚小怪,我會知道這是一種飲食多元化的價值觀共存(的體現),我們要學會的是去適應當地的口味?!?/div>演員王驍:懷疑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
“我可能唯一的自信是在工作的時候,除此以外,我沒有那么自信,跟性格也有關系,步入中年,也習慣了和這種心理狀態共存,它是生活的一部分?!?/div>“具身智能時代”快到了?丨科創要聞
具身智能是AI落地的重要場景,從Figure 01身上已隱約可見人類與AI共存的未來。00:39利率越低存款越多?二十五年存131萬億,過去5年占一半丨有數
2023年以來,全國主要商業銀行共有三次存款利率調整。2023年12月22日后,國內大型商業銀行掛牌利率創歷史新低。在存款利率下調的背景下,中國家庭仍在拼命存錢,住戶存款保持高速增長。 近25年來中國家庭共存款131萬億,過去5年就存了65.4萬億。2023年國內住戶人民幣存款暴漲約16.67萬億元,其中96%是定期存款。盡管和活期存款的利率差距越來越小,部分定期存款仍然需要拼手速才能搶到。關注多病共存,守護銀色健康
李喆:認識AI,更多是為了認識人類自身丨“我們與AI共存這七年”③
“七年來,和圍棋領域一樣,AI在各行業生成超越以往人類認知的信息,這些信息之精確和高效將帶來許多外在的行業結構變化和內在的反思性,也引發一些焦慮不安。不安和抗拒的源頭或許關于人類思維與AI算法的對照:解AI算法 bug不易,破人類思維慣性更難?!?/div>古力:承認前面所有都是錯誤之后丨“我們與AI共存這七年”②
“AI出來,告訴我們以前你掌握的很多東西是錯的時候,很多老棋手是不接受的,包括到現在,還有人認為它下的根本就不是我們的圍棋?!? 關于AI圍棋消解了圍棋的魅力、令圍棋變得“機器味兒十足”的說法從未退場,但古力還是認為“AI對人類職業棋手的幫助非常巨大”,“現在頂尖棋手的水平明顯比我們那個時代的水平更加趨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