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略特·厄威特:“攝影界的卓別林”
2011年,這位“攜帶相機的歷史見證者和夢想家”榮獲國際攝影中心無限獎終身成就獎。在厄威特的鏡頭下,既有瑪麗蓮·夢露、約翰·肯尼迪、切·格瓦拉等明星政要的生動肖像,也有城市街頭素人與狗的溫情互動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每日壹圖:古巴|切·格瓦拉逝世50周年紀念儀式
-
【逸生活】尋找心中的福山 暴走拉美三國
為什么是拉丁美洲?出發前總有人會這樣問道。在傅真看來,“拉丁美洲”這四個字的組合本身就足以令人興奮。難道它不是等同于遙遠、神秘、美麗、熱辣、魔幻等等讓人血脈張的字眼嗎?在中國背面的那片遼闊的大陸,蘊含著多少引人入勝的精彩?誠然,神秘也意味著原始,遙遠意味著不適。但是那片熱血土地也孕育出了我們熟悉的大名鼎鼎的各路英雄:博爾赫斯、海明威、切·格瓦拉本期主人公循著自己的年少的夢想,探訪拉美各國,我們選取了其中有代表性的三國:古巴、阿根廷、委內瑞拉,講述三個國家各自的夢幻旅程。 -
在格瓦拉的光環下
在中國,在古巴,在切?格瓦拉的子女,在對他有所理解、研究甚至追隨的人身上,我們尋找并且發現切?格瓦拉的背影…… -
切·格瓦拉 他的國不在地上,也不在天上
1967年10月8日,39歲的切?格瓦拉在玻利維亞被處決。45年過去了,他變成了一個符號,以紀念的名義反復出現,卻終被遺忘和拋棄。 -
重走切·格瓦拉之路
已不年輕的何工選擇在切·格瓦拉摩托之旅60周年的紀念日開始遠行。2009年的一天,何工在給一百多位研究生講解電影《摩托日記》時,宣布了一項計劃:在切·格瓦拉60年前出發的那一天,重走切·格瓦拉之路。 -
【閱讀】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14)
在20世紀的最后一個冬天上演《臭蟲》和《切?格瓦拉》是一次意味深長的文化行動,關于意識形態的爭論終于在這個紅色世紀的最后一個紅色首都以話劇的形式給出了交代。 -
切·格瓦拉日記出版
在拉美著名革命者埃內斯托·切·格瓦拉誕辰83周年紀念日之際,切·格瓦拉的《一名戰士的日記》6月14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與讀者見面。在這本書中,切·格瓦拉記述了從1956年12月2日卡斯特羅兄弟等人乘坐“格拉瑪”號游艇在古巴登陸,到1959年1月1日古巴革命勝利的整個歷程中的諸多重要時刻。這期間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羅兄弟一道參與了推翻巴蒂斯塔獨裁統治的斗爭。 -
古巴舉行起義57周年紀念儀式
7月26日,近10萬古巴民眾聚集在圣克拉拉市的切·格瓦拉墓前,紀念菲德爾·卡斯特羅率古巴青年攻打蒙卡達兵營57周年。 -
“革命不是造反,而是一種哲學”——專訪法國著名學者雷吉斯·德布雷
他曾是切·格瓦拉的親密戰友,從拉美輾轉回到法國后,他先是涉足政壇,后沉入學界,完成了由叢林戰士到文化英雄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