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激勵搞對,激發制度良性競爭
地方政府與市場預期中央政府會兜底,正是地方債窟窿越來越大的誘因之一。這個不良激勵,誘發了巨大的道德風險。所以中央政府必須劃斷與禁閉這個誘因,發出明確的信號,劃定清晰的規則,讓地方政府自負其責。 -
地方擴權好,但不能任性
地方立法權與地方自治擴容,有可能出現兩個問題,一是過度立法,造成法網過密;二是立的法與上位法沖突甚至違憲。這就需要完善合法性合憲性審查的機制。 -
民族自決權的貧困
一塊土地,千年百主,先后往往有不同的人群生活,如何能確立某個民族的排他性權利?根據誰最先來?根據誰現在占著?唯一合理的是只承認一個普遍的個人權利框架,此外概不承認任何民族/人群的排他性集體權利,但尊重地方自治。只有市鎮/地方自治,才是與普遍的個人權利框架是互相兼容的。 -
日本“地溝油”去哪兒 南方周末親赴日本探尋
在處理廢棄用油問題上,日本奉行地方自治,并沒有大一統的解決方案。例如,在東京,染谷公司規定,凡把廢棄油裝在塑料瓶里送到該公司達10次者,便能成為位于福島縣只見町的一塊3.3平方米樹林的擁有者?!叭毡灸J健痹趪H上享有盛譽,但卻治不了中國特色的地溝油。 -
張謇的自治遺產
《上海經濟評論》刊發了張謇誕生160周年紀念專題,此條即摘自其中一篇。張謇是清末狀元、立憲派領袖人物,亦是舉辦實業、推進本地城市化與地方自治、造福桑梓的典范。至今,張謇的家鄉南通與海門仍享受其遺澤遺愛。 -
清末的本本主義
在中國傳統社會里,除了訴訟和納稅,“政府和人民幾乎不生關系”。但人民自己“卻有種種類乎自治團體的聯合。清末一些人卻因外國的地方官多,“發現”了中國的問題:只要無官,即是不治。正因此思路,基層的議會并未產生,一縣設置數百官吏卻漸成事實,后來還在步步擴充。 -
晚清地方自治的嘗試
晚清的地方自治,關系到城鎮鄉居民的切身利害,按說能夠獲得廣大民眾的支持??墒?,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
五一長假好只是審批煩
地方百姓休個長假為什么要經國家旅游局批準呢?有人會利用長假出游不假,但要是有人利用長假購物,那不要報商務部批準?有人看七天電視,有人自覺學習七天,那不分別得報國家廣電總局、教育部批準? -
韓國首爾超1/4市議員因收賄被起訴
韓國首都首爾市議會28名議員在議長選舉中收受買票賄款,6日被檢方以收賄罪起訴,人數超過所有議員的四分之一,且涉案者全部都是執政黨“大國家黨”的議員。韓國媒體形容此案是地方自治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丑聞。 -
對話:縣政改革是中國改革新的突破口
民眾參與和責任政府是地方政府發展的方向。就縣政改革而言,其目標就是在地方自治原則的基礎上,努力實現縣級政權既向上級負責也向縣域居民負責而主要向縣域居民負責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