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州士人為什么喜歡劉表、討厭劉備?
對于這些家族來說,劉表堪稱是一個完美的荊州刺史。 劉表有高貴的血統,美好的聲譽,不錯的行政才能,甚至還有一副漂亮皮囊,卻沒有多少雄心壯志。這些特點,令劉表足以維持荊州地區的平靖,卻沒有北上爭雄的野心,或至少沒有那個行動力。 而劉備來了,還打敗了曹營名將,似乎意味著北伐也可以成為一個備選項了。這些大家族相當不安。 -
“直博生主動選擇博轉碩”背后:博士過剩正在愈演愈烈丨快評
根據教育部《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2年共有8.23萬人博士畢業,這一年博士生招生人數突破13萬大關,在讀博士人數也已達到55.61萬的規模。 -
中國注冊護士人數超五百萬,97%為女性丨國際護士節
截至2021年底,我國注冊護士超過500萬,每千人中有護士3.56名,其中97%為女性 -
讓臨終患者舒適地走完最后一程:安寧療護,離中國人還有多遠?
目前安寧病房的床位數遠遠供不應求,很多患者可能排隊半年甚至一年都住不上。??迫瞬哦倘?,無論是護士人數還是安寧療護專業培訓上都存在著明顯不足。 要想讓緩和醫療在中國真正落地發芽,生命教育和生前預囑的發展也要同時推進,“三駕馬車”缺一不可。 -
瑞士人的“貓梯文化”
在瑞士,不少城市居民樓外都設有專供貓咪上下的“貓梯”,方便貓咪們攀爬。 -
德國大學還能再造輝煌嗎
兩百多年前,普魯士人洪堡想創建一個自由體系,任由學生和教授發揮自己的個人能力。 -
為什么說日內瓦不屬于瑞士
日內瓦旅游手冊上有這樣一句話:“沒有一個瑞士人,認為日內瓦是屬于瑞士的”。 -
孟子論恒產與恒心的“權利啟示”
將道德作為政治生活的基礎,只能是士人群體的一種追求。沒有穩定的財產來源,不僅不可能產生持久的道德意志,且只會使人民生活于犯罪的邊緣。 -
林小發,一個用17年翻譯《西游記》的瑞士人
最初譯出了十回后,林小發曾把譯稿和小說簡介寄給幾家出版社,都是婉拒。大約有十年,她都沒找到愿意出版德譯《西游記》的機構。是否繼續翻譯,她也躊躇過,但終究沒有放棄。 -
“職高學生”成就瑞士制造
在很多國家,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往往被認為是loser,但在瑞士不是,接受職業教育同樣可以拿高薪水、受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