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人的彩禮”登上熱搜:愛是心意,不是生意丨快評
男女在走入婚姻之前,商定將來如何建立家庭“公共財政”,哪一方出多大比例,雙方如何共同決定大宗支出;如果一方全職在家,給多少家用;如果決定要孩子,需要多少錢,男方出多少錢;把彩禮的來源與歸屬也納入未來小家庭財務考慮之中,站在婚姻長久穩定與子嗣利益福祉的高度,雙方有商有量。 若有必要,雙方父母乃至親友也可以參與。這樣的商量,也可以避免頭腦發熱或一時沖動,提升雙方的家庭責任感。如果有這樣的深思熟慮,相信高額彩禮的問題也就消解于無形。 -
黃一鳴稱支持女兒去繼承王思聰財產:富裕家庭如何處理財富與子嗣傳承?丨快評
富裕家庭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法律意識一般都很強,也不缺律師獻計獻策。既然結婚成為財產安全的風險因素,那就有一些常見的應對:一、只締結門當戶對的婚姻;二、用家族信托等方式分隔財產,或把財產放在父母或企業名下,個人名下沒有大額財產,婚姻存續期間也沒有多少共同財產,這樣離婚分不了錢,反而有助于婚姻穩定;三、生孩子可以,給撫養費可以,結婚免談;四、家族財產家族永續傳承,不會分割給子女。 -
抑郁的博士生,困在“讀博時鐘”里
《自然》雜志2019年的一項調查顯示,40%的中國博士生在讀博期間曾因抑郁或焦慮而嘗試尋求幫助。 “一個沒有文章的博士,就像沒有子嗣的妃子?!? 他們開始尊重自己的感覺,時間觀從單一轉向多元,從線性轉向復雜。 -
分明夢一場:我讀《卻將談笑洗蒼涼》
姜鳴很早就開始研究張佩綸,近年更整理出版了《李鴻章張佩綸往來信札》。新著除甲申易樞一篇,另外用4篇文字描述張佩綸流放生涯、婚姻生活、子嗣壽夭、與李鴻章長子李經方的沖突。 (本文首發于2020年5月21日《南方周末》) -
寂寞的鐵琴銅劍樓 ——記藏書家瞿鳳起先生的晚年
瞿鳳起先生(1907-1987)逝世已有三十多年了。他是常熟藏書家瞿鏞的后人。瞿家的鐵琴銅劍樓,和聊城楊氏海源閣、歸安陸氏皕宋樓、杭州丁氏八千卷樓,合稱清代四大藏書樓。瞿氏的藏書,歷一百五六十年然后開始失散,私家收藏,經營時間之長,僅次于范氏天一閣。從瞿家祖上聚書,到鳳起先生為止,算起來,剛好是五代。鳳起先生無子嗣,鐵琴銅劍樓恐怕就從此隨鳳起先生的亡故而變成歷史的陳跡了吧。 -
【閱讀】美國種族簡史(16)
美籍德國人的真正歷史,不在于他們為自己獲得了什么,而在于他們對美國工業、科學、文化、軍事實力和娛樂活動的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因為有了美籍德國人的這許多貢獻,由不同種族組成的美利堅民族才是一個更為興旺發達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