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到中年,我學著掙脫“內疚”的網
當意識到這點時,我決定重新做一回自己的“理想父母”,讓改變從一些“不完美的樣本”開始:網購時放棄比價直接下單,故意在讀書會分享有爭議的觀點,允許自己周末一整天無所事事地睡覺玩耍,不做任何自己曾經認為有意義的安排。 -
情緒穩定的AI是比父母更好的老師嗎?
在科技教育前沿實踐者薩爾曼·可汗看來,AI的發展是既定事實,父母應該學會更好地利用 (包括科學地設定界限) 而不是回避或抗拒它?!俺鲇趯夹g不確定性的恐懼而后退一步旁觀、等待,或放慢腳步,相當于把機會拱手讓給那些無意遵循技術應用規則和倫理的人,他們不會顧忌、不會等待?!? 相比AI,父母的“不完美”或許也是“完美”教育的一部分。因為這才是真實的生活,孩子們需要學會如何應對不完美的狀況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妖精”小孩
“妖精女孩,因過度在意他人評價而深陷厭食癥的折磨?;钤谧晕倚蜗蟮臒o盡焦慮中,試圖追求他人眼中的‘完美’?!? “你們是不是要辦幼兒園?”夏川在病房見到一個10歲患者時跟護士長開玩笑。陳玨見過最小的門診患者只有7歲,芭蕾舞老師嫌她胖,于是她開始減肥。 餓了大半年以后,沈思寧開始暴食,連續吃了11根冰激凌,睡覺都夢到食物,甚至想“干脆把自己吃死算了”。 在家庭治療師看來,姜楠減肥是對抗父母?!爸袊酥v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她折磨和虐待自己的身體,其實就是在向父母表達憤怒?!?/div>年輕人在短視頻里把自己再養一遍
“電子爸媽”展現出片段化、理想化的特質,那是親子關系的另一種解法,刨掉了現實的諸多苦味,甜蜜溫柔,入口即化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危險的“完美男人”,命喪泰國的中國妻子
她是自2018年10月普吉島殺妻騙保案、2019年6月烏汶府南京孕婦墜崖案后,第三個被媒體報道在泰國遭遇不測的中國妻子。 外形帥氣,擁有財富,結交名流,她經常對閨蜜感嘆:這次,真的是碰上了“完美男人”。 “盧某清楚死者父母是普通百姓,沒有能力尋找死者,拋尸大海,判定為失蹤,最后不了了之”。 (本文首發于2020年9月24日《南方周末》)【閱讀】怪獸家長(17)
世事從來沒有公平可言,客觀的大環境決定一切,我可不能事事依照孩子的心意行事,每走一步都怕誰又受到傷害。做父母的與其花時間擔心孩子的心靈受創,不如教她們世事無完美,回頭怨不如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