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偽巴氏奶”充斥市場 本土優質奶如何沖出重圍?
以進口巴氏奶為例,很多產品保質期遠高于巴氏鮮奶的最長保質期,而且由于產地不在國內,采用的巴氏殺菌方式無法得到驗證,冷鏈技術也無法進行追蹤,消費者在購買進口巴氏奶時往往就很容易掉進“消費陷阱”。 -
兩難的選擇:三聚氰胺還是低標準奶?
新國標的力挺派認為三聚氰胺事件的出現與乳業高標準不無關系,讓人人喝上牛奶比標準更重要。反對派則聲稱喝低標準牛奶還不如喝白開水。消費者再次面臨兩難的選擇,利益先行的背后有誰權衡過公眾健康與經濟發展的問題? -
乳業新國標,我們“傷不起”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內在原因就在于我們牛奶檢測標準中的蛋白質含量定得太高......為防止國產奶中被添入各種物質,那就得降低標準。 -
【果殼探索】“生奶新標”意味著什么?
美國規定單一奶源的生奶菌數每毫升不超過10萬,而多個奶源混合之后、在巴氏消毒之前也不超過30萬。我國新標準中的200萬個,確實是很低的標準。 -
全球最差乳業標準在中國?
新國標規定的生乳中蛋白含量從1986年的不低于2.95%,降到了2.8%,菌落總數則從2003年的每毫升不超過50萬下調至不超過200萬,均為歷史新低。 -
質檢總局公布最新液態奶檢測結果
國家質檢總局最近又對一些主要城市供應的酸乳、巴氏殺菌乳、滅菌乳等主要品種的液態奶進行了三聚氰胺抽樣檢測,均未檢出三聚氰胺。質檢總局此次共抽檢了47個品牌的296批次產品,主要包括伊利、蒙牛、光明、三元、完達山、衛崗等市場占有率大的知名品牌液態奶產品,均未檢出三聚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