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人灰娃去世,留下“天真,高貴,自然的生命聲音”
2025年1月12日,詩人灰娃逝世,享年98歲。 灰娃原名理昭,1927年生于陜西臨潼,1939年入延安兒童藝術學園學習,1946年隨第二野戰軍轉戰晉冀魯豫地區,1955年初進入北京大學俄文系求學,畢業后分配至北京編譯社工作。1972年,灰娃開始寫詩。她出版了詩集《山鬼故家》《灰娃的詩》《灰娃七章》、自述《我額頭青枝綠葉》等,曾獲“柔剛詩歌獎”“中坤國際詩歌獎”等。 她在詩里寫出嫁、哭墳,寫水井、紡車,寫《心上的清泉》《美麗憂倦的大地》。在《野土九章》和《祭典》里,充滿了鄉俗民風、人情世故、生老病死、節慶悲歡。她把這一切都叫作“生活樣式”。 灰娃忠誠地守護早年所受的教育,篤信真實、自然和美好,道德與言辭上秉持“潔癖”;但在數十年的跌宕里,目睹種種顛倒的是非、信仰的崩壞、各種斗爭與非人行徑的上演,讓灰娃生出巨大的恐懼,一度求解無門?!拔液軅氖サ哪切┖苡腥饲榈?、深意悠遠的文化氣息,我們中國人怎樣看待宇宙自然、人、生命鬼魂;怎樣度過一年中那些特殊日子;季節更替、二十四番花信風次第吹拂大地人間,這些神秘奇妙情境,先人們如何迎來送往它,又怎樣地接待并且送上那些流浪者、乞討者、五體投地朝山進香的圣徒?每當這種種時節,人們的服飾、儀容、舉止無一不是關乎人文、文化及文明,難道這些都是萬惡的四舊?必得砸爛鏟除而后快嗎?”對于往昔種種美好的喪失,她曾有刻骨銘心的痛惜。 寫詩,成了灰娃自1970年代一個并非自覺的出口。每個字仿佛歲月凝結,又讓讀者感受到平靜之下的巖漿。文學評論家謝冕稱灰娃的詩風詭異奇絕,毫無師承,獨此一個?;彝迏s道,自己是無意中走到詩的森林、詩的園子里來的。她只是牢牢地記得那句:“宇宙神說:地上的路,你還沒有走完,每個人必須走完自己的路,這就是人生?!? 2020年秋,因新詩集《不要玫瑰》面世,灰娃接受了《南方人物周刊》的采訪。采訪中又一次觸及到生活樣式,她忽地直起身,“我的結論就是,人類永遠依著美和善往前走?!? 本文原刊發于《南方人物周刊》第653期,重發以示緬懷。 -
陳年喜:從迭部到延安(下)丨峽河西流去
天上沒有月亮,只有星星,燈光映不到的地方,顯得漆黑,遠山如墨。老四問我下一步往哪里走,我懂得他說的是下一個打工地,那是眼前的事情,也是遙不可知的事情。 -
陳年喜:從迭部到延安(上)| 峽河西流去
我們面臨兩條路線選擇,一條是經臘子口,過漳縣、岷縣,在隴右上火車回陜西。一條是經舟曲、武都、康縣、漢中到西安。我倆身上都剩下不到百十元錢,沒有一點回旋的空間,必須精打細算。我多年的經驗是,只有盡快靠近鐵道線才是最經濟有效的進退方式,老四偏要選擇后者,他說自己看了不下十遍地圖,后者才是通暢的大路,再說文縣和康縣也有礦區,說不定路上還會碰到機會。 -
黃喬生:不同年代的人讀魯迅的感受都不一樣
社會發展它也有循環,這種社會循環也帶來對一個作家,那看法也不同了。一代一代人,從他身上找到的東西不一樣,我覺得也可以理解。你看,從他去世三十年代,每個年代都有一套說法。延安一套說法,五十年代這群人一套說法,咱們七八十年代一套說法,現在新一代年輕人起來了,眼中(又)有一個魯迅。覺得這個人有個性,也還挺好玩。那他可能有一些地方他就對上了,對上以后就從他這個文章里一看,哎呀這個說的有意思啊。 更重要的,那就是說你這個作家,你有經典性,你這個本身就是一個好東西。它就本身是一顆閃閃發光的,這個叫寶石也好,反正什么石吧。你從哪個方向看,它都閃光,光不一樣,棱角很多。那有些人轉到這面一看,有光啊紫色的,這么一看,另外一個顏色。其實魯迅就是這樣一個作家。 -
延安中學一女生疑似跳樓身亡:教師有無欺凌侮辱,公安部門應發起調查丨快評
對于這起悲劇事件,本身仍然需要進一步調查,追究涉事教師的各項法律責任。同時,教育主管部門對于當前中小學教育中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亦有必要予以全面審視,還給孩子們一片健康開闊的學習成長環境。 -
陜西延安中學發生學生墜亡事件 當地教育部門回應
-
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在延安召開 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
168處革命舊址,消防安全如何做到“萬無一失”?
延安擁有多處革命舊址,其中,僅寶塔區就有168處。該區還保存著數以萬計的革命文物,其中90%以上都是紙質或者膠片類資料?!耙坏┌l生電器線路故障,或者一個不起眼的煙頭,就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div>陜西延安一煤礦瓦斯爆炸 已致7人死亡
習近平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陜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