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比較文學學科開拓者樂黛云:“與時俱進,但絕不隨風起舞”
“也許我在未來十年,會開始寫寫我的‘負面人生’吧?!?021年5月9日,在北京大學中文系特地主辦的樂黛云新書研讀會上,這位中國比較文學學科的奠基人、北大中文系教授曾朗聲宣告,未來她的個人書寫或許會觸碰到回憶里最真切的部分。這位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貢獻的學者,在人生的后半程始終懷揣著“未完成感”。 當時在座聽眾的期待,在2024年7月27日凌晨畫上了一個句號。就在巴黎奧運會拉開帷幕的同一個清晨,樂黛云在北京去世,享年93歲。 在對樂黛云的生平介紹里,最常提到的莫過于她是1970年代北大恢復招收留學生后第一批教留學生“中國現代文學”的教師之一,且在開拓比較文學研究、人才培養和推動“跨文化對話”上成就斐然,與學者湯一介伉儷情深。而她對“歐洲中心論”“東風壓倒西風”和“東方中心主義”的批評,“革命青年”的經歷,學術思想的轉折,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對新知的求索,以及不沉湎于苦難亦不掩藏傲骨的個性,外界知之不多。 不過,樂黛云的許多學生和友人都深受她的感召:“歷史的回憶當然重要。但她不會陷在其中,她身上有一股力量?!睂裉斓暮芏啾池撋顗毫?、習慣向內收縮的年輕人來說,樂黛云的樂觀和堅韌太寶貴。 與我們采訪她的2021年相比,當前的世界局勢越發波譎云詭。能夠看到東西方思想各自的根源和光亮所在,并極力促成相互對話,更是這個時代值得珍存的價值取向。 “與時俱進,但絕不隨風起舞”,這是晚年樂黛云的自我評價。她“能將真實的生命經驗縱身入時代的洪流,在這一試金石上檢視自身成色,留下此在的痕跡”,這也是我們重發此文紀念她的原因。 本文原發表于2021年6月。 -
杭州養犬整頓的謠言與真相
在收容所,犬只等待安樂死期限未有明確規定,“盡量能養得久一點就久一點”,通常比國際慣例的七至十天要長。 短毛小黃狗十八是辦不了證了,它一眼就看得出是只土狗。白狗歡歡想“冒充”博美,但它太大,牙齒也有點地包天,最后被套了“京巴”的品種得以蒙混過關。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劉昕認為,受限于中國的城市化發展階段,很多養狗者雖然住在城市,但生活習慣或思想意識還是農村思維,不太顧忌他人感受,不愿意約束自己,這是造成沖突的重要根源之一。 -
玫瑰能對抗暴恐嗎
有效對抗暴恐,必須讓種群與文明免疫系統正常運作起來,包括但不限于:讓民眾警覺起來,群防群治,以防衛性暴力反制暴恐,切斷給暴恐的輸血通道(人員與資金),清算暴恐的思想根源等。 -
【《隨筆》精選】德國雜感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成為受人尊重的強國,它的基石就是一個個有著理性和自由思想,并且有著獨立人格的公民。如果這個國家,其大多數國民是反智、反理性和缺乏基本常識的人,無論如何也不能算是國家的幸運,而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產生的根源是什么?這點似乎更值得深思。 -
關于王來棣
王來棣通過考查毛著文章的原始文本,分析其后毛對待知識分子態度政策的思想根源。這種追根溯源的研究歷史態度和研究方法是值得稱許的。 -
“阿林斯基的女兒”:希拉里·克林頓
奧巴馬政府的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曾經在1968年對阿林斯基做過訪談,撰寫過以阿林斯基為主題的大學畢業論文,被稱為“阿林斯基的女兒”。比起沒有見過阿林斯基的奧馬巴,希拉里與阿林斯基的交往更早、更直接,也更隱秘。作為一位聰明的實用主義者,她可能比任何人都更接近阿林斯基的本來面目。 -
作為“阿林斯基弟子”的奧巴馬
阿林斯基與奧巴馬的關系是:一是奧巴馬與阿林斯基的事業關聯,二是奧巴馬對阿林斯基主義的認同。這種關聯分析方法,基于假定奧巴馬作為一位政治企業家(political entrepreneur)所必需的資源積累:政治關系網絡和思想。 -
誰是阿林斯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奧巴馬和克林頓都是阿林斯基的弟子。奧巴馬曾經在1980年代接受過阿林斯基風格的基金會訓練,在阿林斯基的老根據地芝加哥南部社區擔任過三年主任;希拉里·克林頓則在1968年采訪了阿林斯基,并以阿林斯基為題寫了她的大學畢業論文。阿林斯基雖然早已逝世,但他的幽靈仍在北美上空游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