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高考作文為何成了“新八股”?
作文這一題目的設置,最基礎的是考察學生的語言能力。也就是語法、用詞和行文是否通順。進一步的,應該是對思維能力、審題和謀篇布局能力的考察,這也是重中之重。更高的則有文筆、文采的檢驗,屬于錦上添花。 -
02:15
思想or文采?從“時間”到“故事”,看高考作文之“道”
今天是2023年高考首日,備受關注的高考全國卷作文題目剛剛新鮮出爐。從“人與時間的關系”、“眾行致遠”到“故事的力量”,不管你是不是考生,相信都會在構思一篇文章。 -
高考作文之“道”,在思維邏輯還是文采辭藻丨快評
高考作文強調說理,可以更好地考察考生的思維和邏輯能力,而不是靠背范文、記成語典故來獲得高分,這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考試的客觀性。因為這些能力不是短期內能夠速成的,需要長期的積累。 -
一亭湖月,惠州穿越看東坡
不過是公事公辦的規矩文字,居然讀得鼻子一酸,好像井底突然泛起微瀾。在很多名勝古跡,都能觸摸到類似的虔誠,它好像已經進入國人的基因。 官員有愛在民,總會被百姓擁戴。假如他還有不同尋常的文采風流,那就會讓人由敬而陡增愛與惜。 (本文首發于2022年4月14日《南方周末》) -
汪曾祺長子談老頭兒“劣跡”:當槍手賣文采,搞文學“賊心不死”
2020年3月5日是著名作家汪曾祺誕辰100周年。3月8日,汪曾祺長子汪朗受人民文學出版社之邀,以線上直播的方式回憶“我的父親汪曾祺”,并以人文社2019年出版的《汪曾祺全集》為佐證,首次向讀者們吐槽他們家老頭兒的幾個“劣跡”。 -
“皮條客”從政記
在日語中,“性事”和“政治”發音相同——這是李小牧每次接受中文采訪都要抖的包袱。在他看來,看似偶然的諧音完美解釋了一個出身歌舞伎町的人為什么適合從政:懂性,也就懂人性。 -
《陽光燦爛的日子》是文革歷史的“小混混版本”?
姜文采用了成年馬小軍的視角,去解釋馬小軍的青少年時期。雖然屬于成人期,卻實質上代表了文化大革命時期人們的集體記憶,不同于其他表達創傷的電影,無論是文革那真切的疼痛瞬間抑或傷感的傾訴,這部作品均不直接去觸摸。 -
文采是個低端概念
漢語文學過分推崇文筆,折射出一種孱弱的文學觀。文筆差勁固然不行,但僅僅文筆好,也實在不配自傲。若沉迷其中,對自己撫詞弄句的能耐過于沾沾自喜,還可能耽誤自己更上層樓 -
序《中國好人》
刀兄懸的標準高,為了混飯吃,不得不卑其筆;對平日的所作,頗不自重。得虧喜歡他文采的幾個朋友的熱心,這些散出于報刊的短文,才結作一書冊的模樣,不復局促于明星的花邊、富賈的野史與鴻儒的闊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