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
螺旋新知 | 從科研到臨床 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
這是您的2024年度閱讀報告,請查收!
2024,我們相聚在南方周末App,互相陪伴。 這一年,不止于新聞與新知,還有您和南方周末的珍貴記憶。 -
破解血液中的密碼,李佳團隊發掘腫瘤早篩利器|螺旋新知
-
心臟不好,問題在腸道?他和團隊探索慢病預警模型|螺旋新知
-
從好奇到科研使命,守護生命的起點|螺旋新知
-
中國比較文學學科開拓者樂黛云:“與時俱進,但絕不隨風起舞”
“也許我在未來十年,會開始寫寫我的‘負面人生’吧?!?021年5月9日,在北京大學中文系特地主辦的樂黛云新書研讀會上,這位中國比較文學學科的奠基人、北大中文系教授曾朗聲宣告,未來她的個人書寫或許會觸碰到回憶里最真切的部分。這位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貢獻的學者,在人生的后半程始終懷揣著“未完成感”。 當時在座聽眾的期待,在2024年7月27日凌晨畫上了一個句號。就在巴黎奧運會拉開帷幕的同一個清晨,樂黛云在北京去世,享年93歲。 在對樂黛云的生平介紹里,最常提到的莫過于她是1970年代北大恢復招收留學生后第一批教留學生“中國現代文學”的教師之一,且在開拓比較文學研究、人才培養和推動“跨文化對話”上成就斐然,與學者湯一介伉儷情深。而她對“歐洲中心論”“東風壓倒西風”和“東方中心主義”的批評,“革命青年”的經歷,學術思想的轉折,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對新知的求索,以及不沉湎于苦難亦不掩藏傲骨的個性,外界知之不多。 不過,樂黛云的許多學生和友人都深受她的感召:“歷史的回憶當然重要。但她不會陷在其中,她身上有一股力量?!睂裉斓暮芏啾池撋顗毫?、習慣向內收縮的年輕人來說,樂黛云的樂觀和堅韌太寶貴。 與我們采訪她的2021年相比,當前的世界局勢越發波譎云詭。能夠看到東西方思想各自的根源和光亮所在,并極力促成相互對話,更是這個時代值得珍存的價值取向。 “與時俱進,但絕不隨風起舞”,這是晚年樂黛云的自我評價。她“能將真實的生命經驗縱身入時代的洪流,在這一試金石上檢視自身成色,留下此在的痕跡”,這也是我們重發此文紀念她的原因。 本文原發表于2021年6月。 -
中歐EMBA新知講堂暨供應鏈創新高峰論壇在深召開多方嘉賓展望鋰氫并舉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