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寧:找到自己的路 | 2025青年力量
從局限中尋找可能,于逆風中淬煉羽翼,在不確定中堅定方向。王寧以深思與篤行,秉持著對時間與經營的尊重,一步步拓展想象的邊界,讓微小在不斷適應變化的過程中生長為遼闊。從“中國的迪士尼”到“世界的泡泡瑪特”,破立之間,他正在定義IP產業的未來。 -
為自動駕駛做好萬全準備
自動駕駛是汽車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甚至已成為國家技術實力的競爭賽場。目前中國不少城市都在試點L4級無人駕駛出租車,只是限于成本等原因,尚未全面推廣。而技術的進步是飛快的。很可能不久后,就有車企能夠以較低成本在量產車上實現L3級甚至更高等級的自駕功能。法律法規以及技術標準,有必要為此做好準備。 -
共建ESG生態|呂建中:ESG偏移、重疊與進取方向
ESG生態圈目前存在標準重疊、機構角色重疊、參與者身份重疊問題,加劇了生態圈內耗,企業疲于應對繁雜標準,評價分歧影響市場信任,存在資源浪費與低效運作現象,破局需厘清機構職責邊界,建立獨立透明的評價體系,提升ESG生態的協同性與公信力。 -
解決“普職分流”的方向是建設“綜合高中”
普及普通高中教育并不現實。首先,進入高中階段后,學生的能力分化嚴重,并不是所有學生都適合接受普通高中教育;其次,我國社會對技能人才的需求遠超學術人才,取消中職教育,將嚴重影響技能人才培養,不利于建設技能型社會。 -
東莞市市長呂成蹊:“世界工廠”如何再升級?丨中國市長說
近期就有人向最近大火的DeepSeek提問東莞的未來在哪里,給出的答案是從“世界工廠”轉向“AI智造方案輸出地”。這正是當前我們努力的方向。 -
復旦大學校長金力:復旦將進行一場“大手術”式的改革
他們說你這么一改的話,我們老師吃飯都成問題了。我說我們首先回答一個問題,復旦大學究竟是誰的大學?大學究竟是老師的大學,還是人民的大學?這個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一個大學不能為了滿足老師的工作量,就決定它的辦學方向,這個是錯的。 復旦學生天然的松弛感,深深刻畫在學校的文化里。所謂松弛感是什么?就是精神和思維上不把自己框在一個籠子里面,這也印證了復旦民間的校訓“自由而無用”。跳出牢籠,跳出框架,是思想上的松弛感。 -
代表委員熱議提高個稅起征點:“家庭計征”值得重點考慮丨快評
個稅改革的方向應更多地考慮年輕人的需求,為他們謀求更大的紅利。 -
政府工作報告首提集采藥品質量監管丨報告解讀
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醫療政策的調整更側重于回應現實問題,例如集采藥品質量、醫保統籌和支付方式改革等?!罢叻较蛞呀浢鞔_,但如何具體落地,能否真正解決現存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執行效果?!?/div>賈平凹之女賈淺淺改簡歷引爭議:教師學歷信息該公開到什么程度?
公開高校教師的學習經歷,是為了促進信息公開。就此看,學校有必要明確公開到哪一步,要求教師提交、公開哪些學歷信息,是從高中學歷開始,還是從高等教育學歷開始,這可以在征求教師意見基礎上,制定信息公開規范,而真實、準確、完整是信息公開的方向。社會輿論也要以理性的態度看待學習經歷,消除學歷偏見,不能因為某個人某一段學習經歷“不好看”,就質疑其能力。“幼兒園免費”系誤讀,但方向值得認真考慮丨快評
幼兒園幼童的家長都是年輕人,往往剛剛步入職場,剛剛結婚買房,收入不高,沒有積蓄,很多人還要背負沉重的房貸,再加上幼兒園學費,年輕人不堪重負,于是推遲生育、少生育就成了必然的選擇。不夸張地說,幼兒園高收費是壓垮生育率的重要負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