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中學招清北生不招師范生,是明智之舉嗎?丨快評
一地最好的中學不會滿足于把課本上的內容教給學生就行了,好學生本身有更強的內驅力與求知欲,對相應學科知識的系統性、深入性與前沿性有更高的要求,顯然招名校專門研究這一學科的碩博士是剛需。至于教學能力,有些人生而有之,有些人通過實操訓練也能掌握,并不需要學習紙上談兵式所謂的“教育學”才能掌握。再說了,應聘的名校碩博士多,招聘的中學也可以優中選優,把學科天賦與教學能力雙佳的求職者選出來??傊?,相對于教學能力,更稀缺的是學科能力,后者更需要天賦與智力的持續投入。 -
網約車司乘雙方實名,乘客一言不合就跳車不明智丨快評
現在的網約車平臺,有司乘雙方的實名信息,有實時行車軌跡,車內有錄音,還有一鍵報警功能,乘客若是覺得司機行車路線不對或想走自己偏好的路線,最優策略是直接跟司機說,你不說或沒有明確表達自己的要求,而內心戲豐富,司機無從得知你的真實想法與感受。若是覺得有危險,一鍵報警就行了。 -
多所大學計算機專業擴招超千人:自救之道,就在其中?丨快評
招不到學生的學校與專業,拿不到相應的財政撥款,也收不到學費,老師要轉崗甚至失業,所以大學與學院有動力展開自救。在這個意義上,大學直接擴招計算機大類,算是自救措施中比較明智的一類。拿太原理工大學而言,其傳統專業如法學、會計學學費是5100元一年,軟件工程是16000元一年,后者是前者的三倍有余,且招的人又多,單靠學費就能掙錢。與市面上的速成培訓班比,這個學費也不算高。 -
40萬獎金“自律挑戰”,交9000元報名費一日出局:別讓錢包被精準爆破 | 快評
一旦“自律挑戰”的“游戲平衡”太過懸殊、游戲規則太過苛刻,又缺少權威第三方公證的話,那么玩家的明智選擇就是遠離這種游戲,克制人性深處的弱點,不讓主辦方的套路精準爆破你的錢包。 -
居民醫保一年減少2500萬人?是真的但別誤讀,這個保險真值得買丨快評
因為居民醫保是自愿參保,當然可以主動退?;虿粎⒈?,但這樣做是不明智的,為什么?因為居民醫保個人每年出幾百元保費是小頭,政府補貼才是大頭,無論男女老少,個人的優勢策略是無腦買、年年買、不斷保。 -
38萬的勞力士被順豐寄丟?貴重物品不保價是否明智丨快評
快遞公司奉行的是:若不曝光丟件“能少賠就少賠”、曝光之后才照價“先行賠付”,那客戶對貴重物品進行保價就是不明智的,純粹是多花錢,給快遞公司白送錢。 在這種情況下,客戶的最優策略是不保價,但會事先做好取證存證工作以防萬一。在上述事件中,石先生有勞力士手表的價格憑證,又保有寄送和接收時的視頻,這是做好了萬一丟件要求順豐照價賠償的準備;在私下求償順豐只愿意賠償1000元即實質上拒絕照價賠償之后,石先生選擇公之于眾,迫使順豐妥協,提出先給十天時間尋找、如找不到會照價“先行賠付”的方案。所以,石先生的做法,恰恰是寄送貴重物品的最優策略。 -
傾家蕩產投資子女教育不明智:別把時代紅利當教育紅利
家庭對孩子教育的投資應該有一個度。這個度根據不同的家庭經濟條件不同,或許是10萬,或許是50萬,或許100萬甚至更高,但都不應該超過家庭總資產的一定比例,不能孤注一擲掏空家底。其次,任何資產的配置都不應該是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面。對孩子的投資也應該是多元化的組合配置,包括教育、資產、社會資本,甚至包括多一個弟弟妹妹。 -
結扎做丁克明智嗎?一方中途反悔,源于基因的召喚難以抵擋
有些困擾來自人性:到最后一方想繼續做丁克,另一方在基因的召喚下不想做丁克了,必然會有很多爭執與齟齬。前者說后者違約誠然是不錯的,但基因的召喚是更強大的,大家也能理解。也許做真丁克的最好路徑是獨身并丁克,而不是綁架另一個人組成所謂“丁克家庭”,然后以愛的名義綁架對方結扎。 -
你應該出彩禮嗎?明智的婚姻關系可以遵循這七條原則
如果仍準備結婚尤其是領結婚證的,并且男方也非不出彩禮就進入不了婚姻市場的,明智的雙方都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一、婚姻應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男女權利平等、自愿合意,合兩姓為一好,誰也別PUA誰;二、除了必要的禮俗之外,不應有任何彩禮;三、每一方對婚前房產加名都應謹慎,別用兩代人積累起來的財產考驗人性;四、任何一方不應試圖控制另一方的財產、收入,無論是以愛還是其他名義;五、家庭決策權按雙方認可的方式進行分配,重大事項應協商一致;六、對于生小孩,要不要生、生幾個,要不要男方補償、怎么補償及補償多少,可以白紙黑字寫下來;七、如果雙方有自信,也不妨簽署忠誠協議??傊?,對等均衡,互敬互愛,才是長遠之道。 -
從蔡天鳳分尸案看人性幽暗:升米恩斗米仇,大恩反成大仇
民間為預防“恩將仇報”,提出了很明智的策略如“救急不救窮”。 當這種援助過于慷慨,且長久持續以后,就譬如你長年累月整斗整斗供給糧食,人性中的自私、貪婪、驕傲會產生心理異化:你的無私幫助被其認為是理所應當、天經地義的,而如果減少或停止援助,他就會認為你背信棄義、為富不仁,因而暴怒地攻擊你。 長期受人恩惠者,所欠的人情債壓在心頭,還會產生心理自卑感,由自卑而生怨怒,企圖一勞永逸地擺脫這種心理被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