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長父親捧出“學術新星”:“科研世家”豈能聯名打造?
智力可能遺傳,學識也可以通過家教等方式代際傳承,但學術資源決不能以“世襲”“庇蔭”的方式代際傳承。 當下“學二代”逐漸將傳承的東西從知識與智力,變成了榮譽、獎金、錄取資格等名利。而為了獲得附著其上的包括科研經費、教職等實打實的利益,哪怕是資質平庸或是無意于學的“學二代”也可以憑借父輩的庇蔭而上位,乃至直接掛名抄襲,這是對學術誠信與學術倫理的嘲諷。 -
從釣魚臺到博鰲:“頂流”DeepSeek改變世界的看法
“那些對中國科技創新感到驚訝的人,一定是活在石頭下,閉上眼睛還捂住了耳朵?!弊鳛锳I界的“頂流”,DeepSeek是年后兩場高級別論壇的焦點。 “DeepSeek不光在性能上接近世界最好的模型,而且成本只是海外大模型公司的零頭。人們不禁在想,禁運英偉達的芯片還有用嗎?” “中國在AI領域是一個領先者,但不能說中國領導全世界?!背赜来T認為,AI不可能由一個國家來領導,將來肯定有不同的參與者,包括智力、知識產權、研究等各個方面。 -
LG杯柯潔退賽抗議判罰結果:不弈(義)而贏,有違競技精神丨快評
圍棋兩千年來在東亞三國盛行,靠的絕不僅僅是現代意義上的“競技體育”屬性,而是一項超越智力游戲范疇的高雅精神文化。自古以來,附著于圍棋之上的還有一些約定俗成的“君子之道”,比如“落子無悔”“不得貪勝”“投子認負”等長期以來漸漸形成的不成文規矩,本身就是圍棋文化的精髓之處。正如斯諾克臺球的“紳士運動”美譽一樣,圍棋也需要這些相伴相生的文化價值方能流傳久遠。 -
象棋“錄音門”水落石出:應著力改革象棋界的“分肥機制”丨快評
既然電腦軟件已經“全解象棋”,既然等級分評定、大師稱號授予與象棋賽制都已經淪為一個“小圈子游戲”,那么中國象棋是否還需要一個行政機構來組織比賽、頒發頭銜,并且由國家財政每年差額撥款供養?中國象棋仍然是群眾基礎深厚的一項智力游戲,與其淪為小圈子的分肥游戲,還不如讓其回歸民間,讓民間力量自行組織比賽、自負盈虧,讓象棋回歸象棋本身,帶來純粹的快樂。 -
蘇州中學招清北生不招師范生,是明智之舉嗎?丨快評
一地最好的中學不會滿足于把課本上的內容教給學生就行了,好學生本身有更強的內驅力與求知欲,對相應學科知識的系統性、深入性與前沿性有更高的要求,顯然招名校專門研究這一學科的碩博士是剛需。至于教學能力,有些人生而有之,有些人通過實操訓練也能掌握,并不需要學習紙上談兵式所謂的“教育學”才能掌握。再說了,應聘的名校碩博士多,招聘的中學也可以優中選優,把學科天賦與教學能力雙佳的求職者選出來??傊?,相對于教學能力,更稀缺的是學科能力,后者更需要天賦與智力的持續投入。 -
AGI的另類視角:或讓人類智力退化
AGI發展的一種可能性,尤其邁過具身智能成為日?,F實這道物理門檻,對于絕大多數人,盡責性的壓力會大幅縮小——換言之,推動人類進化、創造文明的最強大的發動機近乎停機了、動力(壓力)消失了——體現在更直觀的智力上,我們的后兩代,或許會出現智商急劇降低的驚異局面。 -
職業三段帶手機進賽場:AI時代的圍棋將何去何從?丨快評
今天在AI的影響下,圍棋運動已從“大家觀賞一局棋”淪為了“大家一起對答案”的境地,這是對圍棋本身的重塑。如果作為一項“體育運動”已經逐漸失去競技價值的話,圍棋恐怕也就只能回歸到傳統的智力游戲/陶冶情操范疇了。不難想象的是,如果作弊手段繼續“精進”、作弊難度持續降低的話,那么舉辦圍棋比賽的價值與意義也會隨之下降。 -
西藏改革開放先行區如何打造?訪廣東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副領隊鄧鋼
經過30年援藏,現在這里更需要的是將資源優勢轉變成系統產業發展所需的軟件支持和智力支持,比如先進的管理模式、高水平的專家人才支援、產業發展平臺和輸出渠道。 下一步我們將助力林芝建設成世界級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世界級清潔能源基地,奮力打造西藏改革開放先行區、共同富裕模范區、綠色轉型引領區、民族團結模范區、固邊興邊樣板區。 -
數學不好,可能是一種障礙?
一些中小學生智力正常,教育資源也不匱乏,但數學卻明顯落后。他們與粗心大意、“雞娃”與否并無關系。 “很多家長理解的學習困難,可能不是醫學意義上的學習困難。醫學意義上的學習困難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 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的對象目前包括四類:數感差,基本計數困難;記住規則和公式困難;掌握數學概念、復雜的數學問題困難;幾何、圖形和表格理解困難。 -
從演化角度看大腦衰老
人的大腦額葉中最后成熟且負責決策、創新和智力的那部分,也是最容易退化的,大腦的衰老正是從這些地方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