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在村里逐漸凋零的老人,該怎么做?
?諸多村莊的空心化程度越來越嚴重,老人越來越屈指可數,越來越孤獨。子女、村里乃至全社會,當考慮如何關心與關愛村莊里的老人,尤其是孤寡與高齡老人,讓老人們在人生的暮年過得開心一點,舒心一點,最后走得有尊嚴一點,體面一點。具體怎么做,值得好好思量。 -
范旭侖 | 錢鍾書十四歲寫的序文
錢基博準想不到兒子年才十四就有人“求序”,暮年則成了“更高的人物”,“書序也不屑作,只肯為旁人的書題簽”。 -
在上海老年相親圣地,??蛡儾徽剱矍?
常來宜家餐廳的人都知道,在這里找對象是頂難的事。老年人的相親是迅速果斷的,在門當戶對之上,陪伴遠大過愛情。 有房子且退休金高的上海男人最受歡迎。外來人處在鄙視鏈底端,會被懷疑別有用心——誰也不愿意財產在暮年時被人分割。 獨居時間長了,洪建明覺得自己被遺忘了。固定的日子里聚到一起,成不了對象,至少還有共同話題。 -
我們都將經受人生暮年的錘擊丨記者手記
“群魔亂舞”的人,都有著一番曲折的人生歷程。他們沿著不同的人生河流匯聚到勞動公園。如果在東北的艷陽下,跳舞能夠讓他們獲得某種形式的療傷,外人也很難站在高處批判他們。 勞動公園里川流不息的人群組成了人造景觀,他們為了各種緣由跳起舞蹈,直面暮氣人生。性、欲望與痛苦等元素,筑成了東北“夕陽紅”群體的主題公園。 -
他對女兒曬出人生賬本、安排身后事:中國式父親令人感懷
?這個父親,也就是蕓蕓眾生里的一位極為普通的人,曾經是“荒村少年”“小鎮青年”,成家立業后,重心就放在了為女兒操持學業、買車買房之上。想來,那時向一個父親亮出的是讓他頭暈目眩的生活賬本,但為了女兒在這個異鄉立足,他拼盡了所有,以至于分文不剩。暮年之際,及時立下遺囑,切割財產,不僅為了避免風險,也是讓女兒吃下定心丸。 -
當首批城市伴侶動物進入暮年,“寵物協和”腫瘤醫生看到這些
中國城市從1990年代開始有第一批伴侶動物,到現在,好多動物進入暮年,腫瘤多發,沒人能輕易地說,“不要了,就宰了吧?!? 現在獸醫專業錄取分數高,學生們也覺得這份工作可愛,這和1990年代完全不同。那時寵物產業還沒有發展,都是經濟動物,獸醫專業就是去雞場牛場豬場。 人類治療腫瘤會提“五年存活率”,但貓狗的壽命不過十幾年,也就只能用一年存活率來判斷。局外人有時候會問,延長幾個月的壽命有什么意義,但只有寵物主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我也不贊成無休止地治療。如果治療效果有限,我就會告訴主人,重要的是動物有好的生活質量,你看它光是躺在那里喘氣,是沒什么快樂可言的。 -
小樓一夜聽春雨 ——陸游的美食河山
陸游活了85歲,即使在今天,也是高壽;留下詩篇九千三百余首,是中國歷史上詩作數量最多的詩人之一;官宦之路漫長而不得志,在他暮年的某個下午回顧一生,一定有大散關的鐵衣,一定有沈園的紅酥手,也一定有廣漢的鵝黃酒。 -
我的愛人 白首不相離
白頭到老,也許是情感進入暮年狀態后的最佳結局。在這個美好的詞語里,人們希望情感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歲久彌深。但站在不得不同時在多個戰場拼殺的現代人的角度看,這又像是另一個考驗耐心與意志的戰場。 -
微書摘(20140313)
張靜如先生今年已經81歲,他在回憶錄《暮年憶往》中記錄了很多求醫問藥的經歷。。張先生總結一生看病的經驗,認為看病最好找35-45歲以下的副主任醫師,一般不要找主任醫師。個中原因,他在書里賣了個關子,“這是有道理的,但不好說,說明白容易引起誤會,就不說了?!弊x者只能自己去體會了。 -
冬日陽光
天空已不是盛夏的蔚藍,但仍然是藍,灰藍。不是夏天的心境了,夏天是人生的30歲至50歲,現在是秋盡冬來,是60歲以后的人生了。60歲以后是什么樣子?就是眼前這個樣子,繁華過后便是凋零,心境灰藍卻仍是藍。一日之計是夕照明,一年之計是秋近冬。只有這冬日的陽光賽酒濃,溫暖貼心不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