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未接觸電報的00后搶發“最后一封”:別樣的行為藝術
以“復古”為主題的行為藝術,并不缺少流行性,也不缺少叩擊人心的力量。我們“70”后這一代人在青少年時期無比珍視過的明信片,在今天的孩子們手里,繼續傳遞著。寫信寄信,依然是一種高雅的行為,“燭光晚餐”依然被看重。至于,唐裝、漢服在千年后“翻紅”,則更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無論如何,“電報情結”的泛濫,在讓工作人員上演“最后的瘋狂”的同時,也讓微小的個體們在時代浪潮的劇烈沖擊下找到了自我和解、自我激勵的方式。 -
棉鈴蟲最后的晚餐
讓轉基因作物自己產生殺蟲晶體蛋白,本質上就是讓它們自帶“農藥”,既有利于保護環境,也可大幅降低生產成本,還能減少農民噴灑農藥中毒事件,可謂一舉多得。 -
00:58
曠世奇才達·芬奇:文藝復興后三杰之一丨那年今日
1519年5月2日,天才藝術家達·芬奇病逝。他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并稱為“文藝復興后三杰”,又稱“美術三杰”。達·芬奇以《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聞名于世,他用獨特的繪畫技法和科學性的邏輯方式繪制了一幅幅不朽之作。他是人類歷史上少見的全才,是畫家,也是建筑師、軍事工程師和自然科學家。即便離世數百年,達芬奇的曠世才華依然在散發光芒。 -
達·芬奇逝世五百年,我們給他寫了一封信
后天,2019年5月2日,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天才藝術家達·芬奇去世500周年紀念日。 “從長度上,達·芬奇領先他的時代,不是一星半點,而是以世紀計。從廣度上,他超越他的同行,不是簡單的多才多藝,而是百科全書式的跨界?!?/div>跑不過熊,但要跑得過伙伴?
全球主要玩家,現在都咬牙要托住資產價格,就像自求多福的小伙伴,拼命往前跑,不讓自己落到最后成為熊的晚餐。托住了可能好也可能不好,但托不住一定首當其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