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和培訓機構成性侵兒童案件高發場所
2024年前11個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性侵未成年人案件4.1萬人次。 “(城市)曝光的更多,是因為對城市孩子我們的監護能力和社會媒體司法能夠介入的程度都更高,而農村因為留守兒童居多,監護缺失,他們即便受到性侵,很可能不會被發現,所以會持續更多年?!?/div>00:133名性侵害未成年人罪犯,被執行死刑
侵害孩子者,必嚴懲不貸,3名性侵害未成年人罪犯今日執行死刑
移動互聯網未成年人模式正式發布
預防少女懷孕,世衛組織發布新指南|周一健
預防未成年人懷孕,最重要的是加強性教育,以及避免孩子在中學階段輟學。針對過早離家打工、接觸亞文化同輩群體的孩子,要及時制止他們發生危險性行為。醫生舉報男童疑遭生父虐待:強制報告制度要真正“強制”起來
強制報告制度應真正“強制”“剛性”起來,讓應當強制報告的義務主體負起責任來,追究應報不報者的法律責任,倒逼他們行動起來。普通人對身邊發生的疑似侵害兒童事件,也應及時報告與檢舉,筑成一張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安全之網。法國電影界風暴:性暴力、沉默共謀與神圣怪物
從阿黛拉勝訴到德帕迪約受審,數起案件在法國電影行業掀起風暴。 從瓦內莎、朱迪絲到阿黛拉,她們都重復著相似的悲劇命運:一個未成年少女,遇到一個年長男性,他們之間社會地位懸殊,這個男人以藝術或愛情之名,違背她的意愿占有她。 里昂第二大學戲劇研究教授、種族歧視與性別問題文化再現研究專家貝倫尼斯·哈米迪(Bérénice Hamidi)分析,法國電影界存在一種真正的“文化例外”,即拒絕將藝術家的行為視為暴力并加以譴責。拍退學vlog,直播化妝,演大胃王,兒童網紅“畸形”引流
海底撈“魔童鬧?!保赫厥抡唔毟冻龃鷥r,以威懾后來者
在類似的惡行里,完全讓商家承擔成本是不符法治原則的,也會繼續縱容類似的惡形惡狀,形成負向激勵乃至惡性循環。海底撈有權也理應追責,要求涉事者賠償相應的民事損失,俾能起到威懾的示范效果,更好地從源頭上防范類似惡行。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手機:科技有兩面,關鍵在如何用丨快評
“地球熄燈一小時”與“世界無車日”并不能抵擋工業化大潮已經普及的生活方式,“熄屏二十四小時”乃至“禁止未成年人帶手機/使用社交媒體”,也無法阻擋信息時代的步伐。試問,如果家長都忍不住“幾分鐘不看手機就焦慮”“下班就躺在沙發上刷手機”,那么又如何言傳身教孩子?這就需要家長與學校探索新的思路,善加保護孩子,引導與培養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使用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