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推上市,保險界“水滴”們的故事為何不再動人?
目前尚在運營的保險科技公司無論從服務對象to A(代理人),to B(企業)還是to C(消費者),營收來源均較單一。 資本變現驅動是保險科技公司上市潮起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情況下,風投會在5至7年左右退出,而這些公司大多成立已超7年。 雖宣稱“科技”底色,但已上市或未上市保險科技公司的科技和銷售雙投入呈現失衡狀態,大多數公司的銷售投入占比高于科技投入。 上市后的股價表現亦反映了市場對保險科技公司的預期。水滴公司股價已不足上市時的十分之一,而且水滴并非個例。 -
水滴籌上市后為何頻受質疑?
水滴籌近年來發展迅猛的保險業務,是否也與其眾籌業務捆綁有關?筆者下載水滴籌APP后打開發現,在首頁有“精選保險”鏈接,點擊進入后,彈出“600萬醫療保障”的保險,并顯示筆者所在城市,已經有52萬用戶投保同類產品。 筆者剛登錄APP不久,就有水滴籌工作人員打來電話,在筆者未接電話的情況下,還發來短信稱:如您有籌款需求可直接回撥我的工作電話:我可協助您判斷患者情況是否符合籌款發起條件,如有需要您可隨時回撥。其急切撮合眾籌的心態顯露無遺。 水滴籌形成了完整的商業盈利鏈條:以互聯網公益為名,通過快速擴張,吸引大量捐贈者和求助者,最大限度促進雙方“捐贈”完成,同時提供各類保險開發場景,最大程度將公益眾籌用戶轉化為保險用戶,從而實現用戶數量、經營業績及各項經營收入的爆發性增長,再上市套現,給當初巨額資金投入的風投機構以退出通道。 -
管濤:人民幣國際化不是零和游戲丨首席訪談⑥
從政策維度來看,中國已經完成了人民幣從非國際化到國際化的政策轉變。從市場維度來看,人民幣在國際上的接受和認可程度與日俱增。 未來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面臨難得的機遇,其中之一是,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弊端叢生,多極化發展趨勢水滴石穿。 人民幣國際化也會帶來一些風險,應在平衡風險和收益時做到“七個堅持”。 人民幣國際化更是順應市場需求水到渠成的一個過程。人民幣國際化并不是一個零和游戲,而是對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補充。 -
水滴系如何做大了保險生意?
水滴公司在其招股說明書中宣稱自己為全國最大的獨立第三方保險平臺。這和公眾對其認識相去甚遠。 水滴公司旗下是否有公益機構呢?答案是“有”,但不是水滴籌,而是水滴公益。那為什么水滴籌廣為人知,而水滴公益幾乎無人知曉呢? 通過水滴籌在社交平臺上以滾雪球的方式獲得大量內部流量,這是水滴獨特的引流方式,該部分消費者保險意識強,對平臺產品興趣高,易留存成為重復購買客戶。 (本文首發于2022年9月1日《南方周末》) -
“3+1”大病救助新模式:水滴籌助力精準健康扶貧
成立于 2016 年 5 月的水滴公司(北京縱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我國脫貧攻堅戰的企業踐行者之一,秉承“用互聯網科技助推廣大人 民群眾有??舍t,保障億萬家庭”的初心和使命,聚焦互聯網健康保險 保障領域,致力于高效解決全民醫療資金供給問題。公司通過商業保險保障業務水滴互助、水滴保險商城與社會責任板塊業務水滴籌、水滴公 益“四位一體”助力拓寬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籌資渠道,為廣大人民 群眾打造“事前保障 + 事后救助”的個人健康保障體系。2020 年 7 月, 公司正式成立了水滴大病研究院,聚焦大病救助工作的開展,研究出“3+1”大病救助新模式,聯合醫院、基金會等相關合作方,積極搭建基于病患就醫場景的大病救助網絡,有效減輕了支出型貧困帶來的財政兜 底壓力,增強了相關群體抵御貧困風險的能力,成為現階段社會救助體 系及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有益補充。 -
起底水滴籌生意:1.6萬地推“鐵軍”,行走在公益模糊地帶
截至2019年3月,水滴籌線下基層工作人員已擴大至三百多個片區經理,1.6萬多個志愿者,覆蓋了中國400—500個城市。 水滴籌從一開始就不收任何手續費,籌款所得資金全部給予籌款人。好處就是能夠快速吸引流量。 水滴籌們能夠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狂飆突進,與法律尚無監管有關。 個人救助平臺應將此業務獨立出來,由一個非營利組織來運行,與其他板塊的業務往來必須明確規則。而無論采取哪種方式,向公眾披露必要的信息是基礎性義務。 -
金錦萍再評水滴籌事件:為什么個人求助信息平臺更應該選擇非營利機制?
有些事業只能采取非營利組織的形式(或者采取志愿機制)方能恪守其宗旨與使命。 -
承擔平臺責任,“水滴籌們”才能走得更遠
已經發生在網購、社交、出行等領域的案例一再讓我們產生這樣的思考: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具有公共影響的平臺企業,理應為市場提供相應的公共治理方案,承擔平臺責任。個人大病求助網絡服務平臺也不會例外。 -
水滴籌創始人道歉
繼11月30日和12月2日,水滴籌官方微博回應后,水滴籌創始人沈鵬5日晚7時許,在其個人微博發了16段的長文回應,稱再管不好,愿意把水滴籌交給相關公益組織。 -
金錦萍評議水滴籌事件:模糊的邊界,糊涂的愛
這個世界從來不是非黑即白,但是黑白之分始終存在;社會創新總是在不斷跨界和求變中孕育新的發展契機,但是所有的創新均不能逾越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