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發改委主任談“十四五”規劃
“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在五年規劃史上這是第一次。 河南具有1億人口和6500萬勞動適齡人口,高考考生和考研考生人數全國第一,我特別關注的一點就是國民素質提升。 在過去的五年規劃中,涉及國民素質的內容往往是放在民生保障部分,“十四五”規劃將這部分內容單獨成篇表述,就是著眼于解決“教育、健康、養老”這一貫穿人的全生命周期三件大事。 (本文首發于2021年3月11日《南方周末》) -
篡改同學志愿該當何罪?
惡意填寫、篡改同學志愿的事屢有發生。不久前,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的三位考生按照自己的高考成績,分別填報了各自院校。幾天后,查看自己的志愿時,卻發現高考志愿被人篡改了。警察偵查后發現,作案者系同學陳某,他利用知道三位同學身份證號碼和登錄高校招生志愿填報系統密碼的便利,將他們的高考志愿篡改掉。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九條第(三)項規定,天臺警方對陳某作出行政拘留10天的處罰。無獨有偶,河南中牟也有人惡意填寫同學志愿,并且連續修改兩次,讓本人無法再做修改。惡意填寫或篡改同學志愿,該當何罪? -
高考生填報志愿要注意!小心這些“高仿官微”
日前,河南省網信辦發布公告,稱在高考志愿填報期間已查處多個仿冒招生考試院名義的微信公眾號。 -
河南招辦回應家長對高考答題卡質疑:成績準確無誤
根據考生反映,省招辦已按規定程序進行了反復核實,結果為:答題卡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與所貼條形碼信息完全一致,四科答題卡字跡一致,確認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績準確無誤,核實結果及時書面回復了考生及家長。 -
文學院學生的性別比例
年級總共370多人,男生僅有60多個,其中男生十之七八還是高考錄取時被調劑志愿來到文學院的。這是我們河南大學的情況,你們學校呢? -
高考加分 已成病,得治
近期,遼寧、河南兩省接連曝出大面積體優生造假問題,讓高考加分是否該廢除的爭論再次爆發。近年來高考偽造加分風波不斷,尤其體育類加分項目更是高考腐敗的重災區。 -
60年了,高考加分何以至此
回顧高考優惠政策的歷史,對特殊群體入學機會的不公平進行補償,是其本初的邏輯。但加諸其身的動機與利益越來越復雜,終使其在背離公平的路上越走越遠。2014年,本是高考加分項目“瘦身”的第一年,然而遼寧與河南幾乎算是慣性式的加分丑聞,表明它步入正軌的道路仍舊漫長。 -
河南10名被替考考生家長均為公職人員
目前,河南省杞縣、通許縣高考替考舞弊案件已基本查清,被替考生共10人,涉及替考“槍手”11人(有2名槍手為同一人替考)。河南省對被替考考生5名擔任領導職務的家長給予撤銷職務處分,5名一般公職人員給予行政降級處分。 -
替考該當何罪
拿著雇主身份證和準考證直接進場替考,被稱作“硬考”。而通過偽造證件瞞過審查進行替考則被稱為“軟考”?!败浛肌庇袀卧炀用裆矸葑C罪可以規制,而最明目張膽的“硬考”,不符合聚眾擾亂公共秩序罪的構成要件,反而可以逃避刑罰。 -
2014年河南已查實高考替考生127人
央視曝光河南替考事件后,據了解,目前涉及的杞縣兩名被替考學生的家長、涉事監考老師及主考等已被公安機關控制并接受調查。河南省招生辦表示將對違規違紀的考生嚴肅查處,2014年河南省已查實違規違紀考生165人,其中替考12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