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不遠人,守護人性微光丨法眼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可以為社會成員提供更為穩定、長遠的預期,避免政策制度隨意變動帶來的風險和損失。 既要加強制度建設,推動國家制度體系更加成熟定型,又要警惕制度泛化和制度機械化對人性的壓制。 -
04:51
胡小軍:如何把法治思維融入到志愿服務組織的運營管理
-
物業公司被認定為高新企業引質疑:扶持政策不能成為騙補白手套
任何形式的補貼都應慎之又慎,從公共利益出發,為社會大眾服務,不能讓財政補貼成為端上案板的唐僧肉。這一方面是依法行政與合理行政的需要,對納稅人負責;另一方面也是創造更公平與法治化的市場環境,打造好的營商環境,讓企業之間公平競爭,本身也是市場經濟運轉的底層邏輯。 -
改善營商環境,從依法行政開始
在各地招商引資競爭激烈的當下,地方政府唯有依法行政、合理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做好公共服務,方能創造寬松、開放、法治化的市場環境與營商環境,在地域競爭里占得先機。這兩起案件再次顯示,營造好的營商環境需要長期主義,保持政策連續穩定至關重要。 -
到法律書店尋找正義
-
海底撈“魔童鬧?!保赫厥抡唔毟冻龃鷥r,以威懾后來者
在類似的惡行里,完全讓商家承擔成本是不符法治原則的,也會繼續縱容類似的惡形惡狀,形成負向激勵乃至惡性循環。海底撈有權也理應追責,要求涉事者賠償相應的民事損失,俾能起到威懾的示范效果,更好地從源頭上防范類似惡行。 -
堅持“同責同罪同罰”:廣東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馮鍵談產權保護
過去一年,我們起訴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內幕交易等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15613人,起訴涉及民營企業的腐敗犯罪1869人,并開展“空殼公司”專項治理,同時深化涉企“掛案”專項清理,進一步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
廣東省高院院長張海波:做民營經濟的“法治園丁”
法官不能只做“裁判員”,更要當“調解員”“普法員”,對一些“骨頭案”“釘子案”,不光看表面爭議,更要深挖背后的核心矛盾,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四川高院院長王樹江: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
希望能夠通過典型案件的公正裁判起到定分止爭、確立行為規則、傳遞價值導向、促進法治進步的作用。這是司法裁判的價值所在。 面對四川全省面臨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現狀,單靠調解也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
燃氣公司經營許可難產:行政機關出錯,不能讓企業承擔損失丨快評
在各地“招商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唯有依法行政、合理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做好公共服務,創造寬松、開放、法治化的市場環境與營商環境,切實保障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方能更好地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讓所有人都能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