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之洞 武漢十八年 | 封面人物
18年深耕湖北,位列“晚清四大名臣”的張之洞在武漢創制了中國第一個兼及工業、教育、軍事、交通的全方位區域近代化模式,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歷史進程,并從實踐探索到理論總結,做好了成為“清末新政”總設計師的一切準備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新政綱領:“江鄂會奏變法”第二折
劉坤一、張之洞試圖雙管齊下,一方面通過整頓吏治,整理財政,建立清廉高效的政府來領導新政;一方面采用外國在教育、軍事、法律、技術等領域的成法,加速國家的現代化進程;以使國家早日走出困境,安定富強。 -
改造科舉制:清末新政的第一步
“人才為先折”是一個兼顧新舊、思想保守的折衷方案,旨在改造科舉制,變科舉取士為學堂取士,學生可以增多,知識可以更新,但其教育思想和“學校之法”,別說與19世紀歐美等國相比,即使與日本明治初年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
重新體認憲法,建立法治國家
在20世紀初,中國人已經嘗試過“清末新政”與“預備立憲”,經歷百年的艱苦探索,穿越百年的歷史塵埃,重新體認憲法與法治的重要,讓憲法真正具有超越于任何組織與個人的強大權威,是對前幾輪改革開放的有力繼承與真正發展。 -
清末新政的設計師張之洞
張之洞作為新政的設計師,他對清朝的命運有清醒的認識,只是恪盡職守竭力挽救而已,他已是65歲的老人,來日無多,新政能否按照他的設計方案如期如意地進行,只好聽天由命。 -
順應世界潮流————戊戌變法百年祭感言
十年前,戊戌變法百年祭。今日讀來,仍有得益。 -
戊戌變法110周年
19世紀末日本的明治維新使日本成為唯一一個沒有淪為殖民地的亞洲國家,1898年6月11日,清光緒帝率領康有為等人開始“百日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