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ESG評價融入投資決策全流程|解碼中國ESG評級
博時基金認為,在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一刀切”式的打分無法體現不同行業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考慮到轉型資產的潛在投資機會,機構并不會直接禁止投資碳排放量目前相對較高的行業。 -
成都的全民運動圖景:探索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兩翼齊飛”
這讓謝雪更深刻地認識到成都是一座適合運動的城市,“集多種地形為一體,城市規劃為運動愛好者留足了空間,大家的運動熱情很高”。 天府綠道集團工作人員觀察到,環城生態區的騎行愛好者在一年內增長了一倍。據統計,2022年成都市騎行人數達1304萬人次,騎行總里程近6522萬公里,減少碳排放量3200余噸。 (本文首發于2023年8月3日《南方周末》) -
科研中的碳排放
用特定類型的“神經架構搜索”(NAS)方法訓練一種語言模型將產生284噸二氧化碳,進行一次基因組組裝就可能產生15千克的碳排放,一座天文臺在使用期限內將產生2000萬噸二氧化碳。 在GRAND為期五年的原型階段期間,數據傳輸將排放470噸二氧化碳,大約相當于270次從巴黎到敦煌航班的碳排放,每年通過飛機運輸四次硬件的碳排放量比在線傳輸數據要少幾個數量級。 “技術進步依賴于科學,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如果因為科研要減排而減少科研方面的能源投入,那肯定是不行的。我們不減少能源投入,但可以減少碳排放?!? (本文首發于2022年12月1日《南方周末》) -
碳阻跡晏路輝:企業要更透明、更自信披露范圍三碳排放
“組織碳核算過程中,目前大多數企業披露范圍三排放,碳排放計算的活動數據主要依賴于行業平均數據而非企業自身運營的一手數據,這不利于企業作出正確決策?!? 范圍三核算必須更加透明,企業不僅需要披露有無核算范圍三排放量,還需要詳細披露范圍三排放量具體指標核算的程度。 -
“碳”路可持續丨雀巢方軍濤:八大行動助力雀巢實現凈零排放
按照規劃,雀巢將在2030年實現碳排放量減半,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為實現這一目標,雀巢確定了八大關鍵行動。 -
生產冰墩墩的碳排放也被納入,北京冬奧會如何實現碳中和?
北京冬奧會雖然不是第一屆提出碳中和的奧運會,但確是碳中和“含金量”最高的一屆奧運會——核算的溫室氣體種類最全面、時間尺度最長、透明程度最高。 冰墩墩雪容融等特許商品有織物、紙質、金屬、塑料等不同材質,每一項都是獨立的排放源;甚至觀賽發放的小旗幟,也分為國旗和會旗兩項排放源,“這是因為它們的尺寸和使用場景不同” 。 從此前大型比賽的經驗看,觀眾一直是最大的排放源。其中出行占了大頭,尤其國際航空器的排放量,“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引導觀眾盡量低碳出行、綠色消費,因為人類活動才是最大的排放源” 。 -
《零碳社區建設指南》團體標準立項并征集合作單位
城市作為人類活動的主要場所,其運行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化石能源,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指出,城市排放的溫室氣體量已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70%,當前階段要想改善城市發展模式,達到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就需要構建消耗量以及排放量低并且無污染的低碳城市。社區作為城市內部的基礎微觀空間,是低碳理念在城市社區層面的實踐,是實現低碳城市發展的重要載體。 -
清華研究: 2060年實現“碳中和”,需在2050年實現近“零排放”
要達成2060年“碳中和”,中國需要在2050年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屆時,二氧化碳凈排放量需要并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 “近”和“凈”的區別:近是接近零排放,而凈零排放指的是碳中和。 -
紐約為什么要拒絕摩天大樓?
紐約市市長表示,紐約將引入立法來禁止建設對全球變暖做出巨大貢獻的摩天大樓,“它們不會在我們的城市或者地球上占有一席之地”。 紐約市約5萬座大型建筑必須在2030年前減少40%的碳排放量,到2050年要減少80%,不合規的建筑或將面臨高額罰款。 -
拼經濟也要拼環保,永續環保是企業責任
作為一家能源管理企業,如何在企業效益與社會責任間保持平衡?在之前的遠見高峰論壇上,臺達集團董事長海英俊給出了一組數據,過去五年,臺達累積幫助各種客戶提升能源效率,共省下150億度的用電量,相當于減少了800萬噸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