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31
奧運冠軍讓女兒在家上學,家庭教育能平替學校教育嗎?
近日,“奧運冠軍楊威讓雙胞胎女兒在家上學”在網絡上成為熱門話題。有不少網友表示“在家上學解放了孩子”,也有網友質疑此舉違反了義務教育法。 “在家上學”能否完整取代學校教育?從楊威的案例來看,他給子女安排的“在家上學”也并非“只有父母來教”,而是另外請了家庭教師,自行編制課表,猶如在家設立的私塾。 不過“在家上學”,可能意味著孩子失去了大量與同齡人接觸的機會,不利于孩子從小培養溝通協作能力與社交能力。同時,“在家上學”也難以保證知識體系的完整,畢竟不是每位家長都掌握范圍廣泛的分科知識,或者有財力為每一科都聘請一名專職家庭教師。以楊威的案例只是個例,不足以推廣到萬千家長身上。 而根據21世紀教育研究院2017年發布的《中國“在家上學”調查研究報告》,彼時的中國已有6000人在家上學,相較于2013年的每年增長速度是30%。也是在2017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要求不得擅自以在家學習替代義務教育。 不過楊威的案例也顯示,針對那些有條件、有意愿也有能力的家長,“在家上學”確實成了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也不失為對義務教育制度的一種補充?!霸诩疑蠈W”肯定無法取代義務教育體系,但其合理合法的存在也應予以正視。 -
面臨“快樂教育”,雞娃家長有點無所適從
大多數日本家庭會選擇公立小學或私立小學加私立中學模式,在日華人多數也會參照這個路徑,這就意味著孩子需要準備小升初的受驗考試。因此在日本,私塾是應運而生的產業;想要考入私立中學,一般要提前幾年開始準備上塾。 -
讀私塾,上大學,“在家上學”靠譜嗎?
家長們對體制外個性化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長,據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調查,截至2016年2月,中國已有約6000人實踐了“在家上學”,約5萬名家長有意嘗試這一教育模式。 -
老師該有適度體罰權嗎?
回到我們自己國家,歷史上私塾中的學生哪個沒受過戒尺“啪”的一聲打在手板上的滋味?像冰心、魯迅等大師不也是在先生的戒尺之下成長起來的嗎? -
對在家上學不能放任自流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要求不得擅自以在家學習替代國家統一實施的義務教育,并高度關注接受“私塾”“讀經班”等社會培訓機構教育的學生。 -
現代私塾=應試教育良藥?
現代私塾的合理性在于能夠借助小規模的互動,實現個性化的教育 -
一個讀經少年的來信(摘錄)
“老實大量純讀經”的偏激排外、教條僵化,已無需多言。在反思讀經方式的問題時,我不可能有絲毫惡意,與局外人的反思不同,對讀經私塾的每一點懷疑都是對自己生命意義的懷疑,令我心如刀割。 -
【手記】喜耀課程
“怎么想到來私塾教書?”“初中時學習不好,后來輟學了出來打工,家里有做中醫的,算是對國學懂一點,私塾招老師,就過來了?!薄懊總€老師都要參加培訓?!薄笆裁磁嘤??”“叫喜耀課程?!?/div>讀私塾的孩子
從早到晚,孩子們都要齊聲讀經,但村民們沒有被教化,反而經常惱怒不休,抱怨噪音擾民。 “我們的關系就是房東和租客的關系?!碧弥鱾兩踔料脒^聯合起來,反抗村民漲房租。 在這里讀私塾的孩子們不會想到,他們身上承載著如此高遠的教育理想:指望在一個山村之中,實現孔孟之道的現實傳承。十字路口的讀經村
自2004年開始,約有3000家私塾、學堂涌現全國。梧桐山山腳有著全國規模最大的“讀經村”。梧桐山最輝煌的時候,學堂堂主們互相鼓勵,“以后梧桐山的圣賢,得一卡車一卡車地往外拉啦?!笔旰?,這場體制外的實驗走到了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