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齡化不是“洪水猛獸” ,專家解讀首份“銀發經濟”文件
老齡人口中的失能老人,由于各種不同的主客觀原因,失去了生活自理的基本生存能力,如果沒有來自家庭、社會、政府的幫助,他們將失去生命的尊嚴和生存的體面。我認為只要解決了半失能、失能老人的養老問題,就解決了老齡社會的關鍵問題。 有效需求不足與有效供給不足并存,是當前中國養老服務發展中不容忽視的現象。需要是一種主觀期望,需要加上支付能力才是需求。很多老人生了大病,如果沒有醫療保險,寧可在家熬著也不去看病,就是因為缺乏支付能力。有支付能力之后,還要有支付意愿,才能形成有效需求。 -
美國FDA剛批準:馬斯克“腦機接口”能讓失智老人生活有尊嚴嗎?
如果用AI通過“腦機接口”,賦予病患大腦以邏輯程序:不可吃排泄物、要到衛生間便溺、配合護理人員、不要縱火、不要跳樓、不要離家出走、不要日夜顛倒、要按時睡覺,程序告訴老人大腦照顧你的是自己兒女……雖不能使老人返老還童,但起碼能使生命最后幾年生活舒適、擁有尊嚴。 -
日本老人島田孝治:來中國開咖喱店
獨自生活了大半生的日本老人島田孝治,來到武漢開了一家咖喱店,也開啟了一段新的人生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01:40
屏幕前看千里之外的奶奶發呆,滿是無奈
老人生活在鏡頭下,子女不時打開手機觀察,遠程陪伴成了很多年輕人的新選擇。蔡耀因與奶奶的臨終告別,是在遠程的鏡頭里完成的。她意識到,即使有實時對話,也沒辦法給奶奶精神上帶來滿足。不過,對于高姍和外婆來說,即便是隔著屏幕,兩人總是有說不完的話。該不該給老人家里裝監控,你會怎么選擇呢? -
奶奶做網紅:當銀發、皺紋與時尚碰撞
短視頻正在成為展示,甚至引領中國“奶奶”“爺爺”全新形象的絕佳舞臺。 中老年人追求“悅己”的消費趨勢日趨明顯。這些90后的年輕創業者正通過互聯網的觸角,抵達一批可能是目前國內“最有錢又有閑的”中老年人群體。 “希望為中國老人締造一種全新形象與理念——人生無論到了怎樣的年紀,都應該有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心,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擁抱愛的勇氣?!? (本文首發于2022年11月3日《南方周末》) -
請月嫂廣州最貴 三成大學生愿意做家政
忙碌的生活,需要鐘點工;單獨二胎逐漸放開,月嫂供不應求;家里老人生病在家,需要護理員;這是許多現代家庭面臨的煩惱。那么問題來了,月嫂、鐘點工、住家保姆....這些家政工到底哪兒最貴?哪兒最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