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快遞包裹圍困的獨居老人,在養老院去世
“她動不動敲門沖外面嚷嚷,誰能幫我叫下小謝。其實過去也沒事兒,就讓我給她找東西,聊聊天兒。我只要過去,她就高興,哼著曲子,自顧自地有說不完的話。 我覺得她挺孤獨的,逢年過節沒人陪她,而且她對節日都特別注重,會念叨過幾天是什么節,每個節氣她都能說出點東西,比如冬至為什么會吃餃子,她記得特清楚?!?/div>“送老人去養老院就像送小孩去幼兒園一樣,他們慢慢就習慣了”
每個農歷新年的初一,姐姐和姐夫都會去兩間不同的養老院探望——一間住著姐夫的奶奶,一間則住著姐夫的姥姥。年輕人住進養老院以陪伴抵房租:老有所依靠什么?丨快評
家庭內代際融合的動力與約束力是血緣、家風價值觀與長期共同生活以及在此基礎上的親情,這比一般的道德感與愛心要強大得多。養老院招募的年輕人再有愛心,也是別人家的孩子,一般而言,任何人對陌生老人的愛不可能比親生父母子女間的愛更強烈,這是基本人性。這也正常,因為養老院推的代際融合本來就是模擬家庭養老的?!袄衔崂?,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同心圓擴大,強度衰減,即愛有差等。養老院的四位“網紅”老人和他們的年輕“推手”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護士太缺了:醫護比不到1∶1.2 |國際護士節
2023年末,全國衛生技術人員中,醫護比不到1∶1.2。根據國務院辦公廳2021年印發的意見,要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 “互聯網+護理服務”可以通過大數據實現護理人員、居家老人和家庭成員之間的智能匹配、實時聯系,為老年人提供“線上咨詢、上門服務、科普教育”等一體化的護理服務。01:26“網紅”老人們,把沉重的生死問題拍成段子
沉重的生死問題被編排成段子,吸引了一波年輕粉絲,“哏都養老院”流量最高的視頻在全網獲得了800萬次播放量。走紅背后,是一群老年人面對衰老、疼痛和死亡的姿態。不婚不育、芳齡永續?有錢就不用擔心養老?
他進而強調,沒有子女的老人,就像沒有家長的小孩。一個沒有家長的孩子在學校面臨怎樣的環境,一個沒有孩子的老人在養老院就是怎樣的情況。有了孩子的老人,才有威懾力 (本文首發于2023年4月20日《南方周末》)為老人辦時裝秀開演唱會,90后建“自己想住”的養老院
她們不希望人老以后,便被養老院里的一堵圍墻所限,于是提出“無齡化養老”概念,讓老年人體驗年輕人的活動,也讓年輕人感受慢下來的生活。幫養老院搬家:將來我們老了,也會這樣“沒人要”嗎?
這家養老院的接收范圍局限在方圓數十里范圍內。將老人暫時接回家去可能存在客觀條件沖突因素,但周末抽空前來陪伴老人轉移到過渡安置點,考究的是時間、精力、興趣,是不能還是不愿呢?01:52老年人能力評估師:不是高高在上給老人貼標簽
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就是將老年人的生活能力、精神狀況、感知能力和社交水平量化,評估出老人的能力等級,并作為養老院照護、政府補貼、長護險投保等依據。2020年7月,老年人能力評估師正式成為新職業。那么如何評估一位老年人?這段視頻會讓你有一個更清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