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艾滋病基因起源的新認識
最新研究發現,著名的抗艾滋病基因CCR5Δ32起源于至少6700年前的西歐亞草原地區,遠早于此前認為的歐洲近期的選擇事件如黑死病等。 -
100%預防艾滋?長效艾滋新藥還沒那么神
來那帕韋目前上市的適應證僅為治療功能,未形成“革命性”突破;比較令人期待的是預防效力,但不能等效于疫苗,更難實現百分之百預防艾滋。 相較于藥品可及性等問題,防控艾滋病的關口依舊在預防,尤其是暴露前預防。 -
遏制艾滋病的新武器
一種長效艾滋病預防藥物的出現,為我們進一步遏制艾滋病全球蔓延趨勢提供了新的強大武器。 -
HIV拒診風波背后:患者有隱私權,醫生有知情權
“我們這里防護不足,你還是到別的醫院去做吧?!睆尼t療互認系統中看到李晨的HIV檢測報告,本已決定根管治療的口腔醫生改變主意。 鄭晶晶認為,HIV感染者有義務告知接診醫生其感染情況,不代表互認系統可以共享感染者信息。隱私權與知情權存在沖突,現有法規存在模糊性。 湖北省衛健委答復防艾志愿者,已通知所有定點醫院門診對艾滋病相關信息進行屏蔽,保護特殊疾病群體的信息安全。 -
配偶隱瞞艾滋病,法院判定婚姻無效:隱私權不能大于伴侶的健康權
應加大對隱瞞艾滋病病史的法律處罰力度,尤其對于因隱瞞病情導致配偶感染的案件,應依法嚴懲,以起到警示作用,讓隱瞞病史者付出更大的代價。 -
為什么第七例艾滋病治愈者令人振奮?
如果攜帶CCR5雜合基因突變的骨髓造血干細胞療法最終被證明有效,艾滋病患者被治愈的概率就會大增。 -
因慢性病被拒錄,專家建議對公考體檢標準進行備案審查
“這次體檢被刷,但在下一次考公體檢中可能不會被查到”,但一旦起訴,她患病的事就會被公開,在一定范圍內被他人知曉。 多名法學學者提出,《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的部分條款涉嫌違反了憲法、就業促進法、勞動法等上位法。 標準將“顯性的歧視”標準化,并且影響范圍逐漸擴大,從“公務員到事業單位再到企業”,造成制度性歧視。 -
威懾“致使他人感染艾滋病”的違法犯罪行為,是阻斷傳播的有力之舉丨快評
司法可以明確,如果當事人明知自己攜帶了艾滋病毒,不告知而與其他任何人發生性關系,就是惡意危害他人的行為。 -
他們眼中的吳尊友:“疫”線三載,抗“艾”一生
2022年底,郭巍去吳尊友家接他錄制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視頻,發現他“頭發全白了,衣服套在他身上都要大一圈”?;瘖y時,他特別要求“把憔悴的面容擋一擋”。 吳尊友2012年7月發了第一條微博,最后一條微博停留在2023年4月2日21:22。他常常和網友互動,回應他們的求助、質疑。 世衛授予吳尊友曼德拉健康促進獎的頒獎詞寫道:“他是在性工作者中設計、試點和擴大服務推廣規劃的先驅,他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針具交換項目和第一個大規模阿片類藥物替代治療項目?!?/div>男性該打HPV疫苗嗎?性道德教育不可缺失丨快評
從術的層面到道的層面,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為伴侶或配偶,為自己的孩子負起應有的責任,做到自尊、自愛、自律、德性豐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