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暖冬遇上滑雪熱:“沒有雪,一切無從談起”
全球雪場都因氣候變暖面臨雪荒危機,低海拔滑雪地區受到的打擊最大,“世界各地的滑雪勝地都處于危險之中”。 往年天山天池國際滑雪場的天然雪和人造雪比例能達到對半,但受氣溫、濕度等條件影響,這個雪季接近八成的積雪都出自人工,人造雪量比往年增加近三成。 在梅花山國際滑雪場,一平方公里土地上,造30公分積雪約需5個水立方泳池的蓄水量。用55臺造雪機造6000立方米的雪,耗電相當于2023年我國居民人均用電量的25倍。 采用環保制冷劑,實現高溫環境下造雪,是未來人工造雪技術提升的重要方向。 -
有水庫蓄水量不足5% 臺灣旱情沖擊進一步顯現
新華社臺北4月13日電(記者吳濟海、姜婷婷)臺灣數十年來罕見旱情仍在持續,有的水庫蓄水量已不足5%,干旱給民生和經濟帶來的沖擊進一步顯現。 -
“北水南調”的東江水 東深供水工程今昔
自此,石馬河—雁田水恢復天然流向;全長83公里的東深工程縮短至68公里;對港的年供水能力,由最初0.682億立方米提升到現在11億立方米,相當4座萬宜水庫的蓄水量。香港再無缺水之憂。 -
北京市區供水力將達極限
5月30日上午8時,北京市大中型水庫的總蓄水量為13.6677億立方米,不足北京平均年需水量35億立方米的40%。另有媒體稱,2011年北京市區日供水量也將達自來水集團供水能力臨界點?!?/div>三峽水位論戰
三峽175米蓄水
在眾多支持者看來,既然條件具備,水不蓄上去便是白白流走,少蓄一米水,一年便少發兩三億度電。洞庭湖面臨罕見水危機
今年入秋以來,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水位持續下降。10月下旬,洞庭湖主要控制站城陵磯水文站水位一度降至21.62米,為1960年以來罕見的低水位。目前,洞庭湖蓄水量不足8億立方米,盡管整體水質明顯改善,但水資源短缺已成為湖區面臨的新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