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立柏 | 知識就是權力:白晉的西學夢與康熙的帝國策略
康熙對歐洲文字、文學和思想并沒有強烈的興趣,也不太理解。他掌握一些與數學有關系的知識,以顯示自己的優越性,但同時要阻擋這種知識向漢人的傳播。 -
王前 | 在銀座單向街聊阿倫特與伯林
蛭田還在伯林的一封信里發現伯林在回答為何不公開批評阿倫特時,說他不想和阿倫特產生任何關系,即便是敵對的關系。阿倫特則沒怎么把伯林放在眼里,因為她的論敵太多了。 -
中國比較文學學科開拓者樂黛云:“與時俱進,但絕不隨風起舞”
“也許我在未來十年,會開始寫寫我的‘負面人生’吧?!?021年5月9日,在北京大學中文系特地主辦的樂黛云新書研讀會上,這位中國比較文學學科的奠基人、北大中文系教授曾朗聲宣告,未來她的個人書寫或許會觸碰到回憶里最真切的部分。這位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貢獻的學者,在人生的后半程始終懷揣著“未完成感”。 當時在座聽眾的期待,在2024年7月27日凌晨畫上了一個句號。就在巴黎奧運會拉開帷幕的同一個清晨,樂黛云在北京去世,享年93歲。 在對樂黛云的生平介紹里,最常提到的莫過于她是1970年代北大恢復招收留學生后第一批教留學生“中國現代文學”的教師之一,且在開拓比較文學研究、人才培養和推動“跨文化對話”上成就斐然,與學者湯一介伉儷情深。而她對“歐洲中心論”“東風壓倒西風”和“東方中心主義”的批評,“革命青年”的經歷,學術思想的轉折,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對新知的求索,以及不沉湎于苦難亦不掩藏傲骨的個性,外界知之不多。 不過,樂黛云的許多學生和友人都深受她的感召:“歷史的回憶當然重要。但她不會陷在其中,她身上有一股力量?!睂裉斓暮芏啾池撋顗毫?、習慣向內收縮的年輕人來說,樂黛云的樂觀和堅韌太寶貴。 與我們采訪她的2021年相比,當前的世界局勢越發波譎云詭。能夠看到東西方思想各自的根源和光亮所在,并極力促成相互對話,更是這個時代值得珍存的價值取向。 “與時俱進,但絕不隨風起舞”,這是晚年樂黛云的自我評價。她“能將真實的生命經驗縱身入時代的洪流,在這一試金石上檢視自身成色,留下此在的痕跡”,這也是我們重發此文紀念她的原因。 本文原發表于2021年6月。 -
花都華僑農場訪問記:海外中國人篳路藍縷,在國內也同樣熠熠發光
相比附近終日務農的村民,溫姨一家及其他像溫姨一樣長期在國外打拼過的人的思維與想法明顯更勝一籌,他們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農場的全面轉型與升級,為農場的產業多樣化經營闖出一條路來,倚靠他們的先知先覺與身先士卒,農場拉開了產業化的序幕。 歸僑身份讓各國特色美食在華僑農場得以傳承與光大,鄉鄰們在品嘗各國美食過程中進行著跨文化交流,這樣的朝夕共處與頻繁交流,無疑營造了一個多樣豐富文化的社區氛圍,對于化解社區矛盾與爭端、構建社區發展共同體、提升社區自組織能力、增進社區治理效能產生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