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一名逃兵”的故事:用一生爭取尊嚴
“我不想殺人,我想平凡地活著,我要逃走,我要自由!” -
韓劇《D.P:逃兵追緝令》:你為什么只是旁觀者?
霸凌會傳染,受害者成為施害者,弱小的人欺負更弱小的人。霸凌也會遺傳,一代又一代軍人把霸凌基因保留在軍營中,讓人無法思考也無法喘息,讓人化身為野獸。 -
管虎談《八佰》:最重要的不是戰爭,是人
那一天,三萬多人在對岸看。開始盲目的看客多,隨著戰事加劇,都親了,都是自己人,開始投入,開始悲憫。這個過程,是民眾的變化,也是倉庫里這幫逃兵的變化,是中國人的變化。 (本文首發于2020年8月20日《南方周末》) -
考古圈力挺小師妹背后——那些沉默的“逃兵”
三個月田野實習后,霍旭佳堅定地從考古學專業轉了出去:“我不喜歡和土打交道,我還是喜歡在城市里面?!? 一直等到畢業,李明翰也沒等來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招聘消息,他家人急了:“不能一畢業就失業,念了這么多年書,最后連經濟能力都沒有,一分錢都賺不到,回來多難看?!? (本文首發于2020年8月13日《南方周末》) -
逆行的衛健人士中,也有人當逃兵:各地衛健系統問責102人
作為衛生系統的工作者,居然有人恐懼疫情,甚至臨陣脫逃。還向單位謊稱自己有感染風險,自行“在家隔離”。 黃岡衛健委主任“一問三不知”現象并非孤立,在其他省份,也不乏基層衛生系統官員不了解情況、排查不嚴、防控不力。 -
危險的中朝邊境:殺人、走私、販毒...
一名朝鮮逃兵越過圖門江,竄入吉林省延邊州,殺害四名中國公民。據統計,五年間延邊州檢察院辦理的外國人犯罪案件中朝鮮籍人數占比八成,殺人、走私、販毒...頻發的越境犯罪案件,中朝邊境居民還能愉快地玩耍嗎? -
克里米亞紙面上的排兵布陣
“駐守在克里米亞的軍人情緒很低落,逃兵數量增加。軍人們已經一個多月沒發工資,糧食供應也出現問題?!备闊┑氖?,烏克蘭政府尚不知該削減哪項預算開支,為軍隊發工資以挽回軍人的信任。 -
為法國作戰的中國人
“如果將來中法交戰,你會為誰而戰?”桌子一端,一名戴著貝蕾的法國軍人提問?!拔視x擇當逃兵。如果我背叛中國,有一天我也會背叛法國?!?/div>“逃兵” 安倍 辭職前遭遇遺產捐獻問題
左傾的《朝日新聞》在剖析安倍的右翼本質,極右的《產經新聞》也罵他在“慰安婦”問題上“太過軟弱”,《讀賣新聞》用“逃兵”形容安倍,連從來不說政治的《日經新聞》也批評他無所作為。韓國議員“公審”部長全民收看電視直播
如果你的子女有綠卡,你還能專心治理自己的國家嗎?你的子女有逃兵役的記錄,你還能公正執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