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躍階躍國泰君安三方攜手 打造真正懂金融的大模型
-
界面財聯社入局AI 國內首個千億參數多模態金融大模型面市
-
全國政協委員張毅:AI給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帶來新課題
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水平和監管水平均居世界領先水平,可以把互聯網領域成熟有效的監管經驗借鑒到人工智能領域,構建人工智能算法治理體系,彌補監管體系空白。 金融機構對于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技術“既愛又怕”,既希望通過科技賦能實現商業模式上的迭代進化,又擔心技術失控給金融機構帶來新的風險隱患。 人工智能也給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帶來新的課題。金融機構一旦發生被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攻擊,諸如利用人臉識別或人工智能技術冒領儲戶存款,損失誰來承擔?誰有舉證義務?這些問題現實且棘手。 -
數字金融與數據安全如何兼得?|2023新金融發展報告②
進入2023年以來,無論金融科技從業人員數量還是金融科技投入金額,各金融機構的投入有所放緩。 對于“大模型”各項投入進入審慎期。投入的冷靜與表象的火熱形成了反差。 隨著各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金融機構系統問題時有發生,甚至成為熱搜新聞。第三方支付公司數據安全成為雷區。 -
金融業“百模大戰”正酣,如何在合規中突圍?
進入2023年下半年,國內金融機構加快布局大模型。除銀行外,保險公司和頭部券商漸次加入“百模大戰”。值得注意的是,消費金融公司也開始逐鹿大模型之戰。 從開發模式看,與第三方合作仍是金融機構開發大模型的主流方式。相比于自主研發,合作研發性價比相對較高。 即使在大模型應用最廣的客服業務,仍面臨諸多問題。此外,金融機構App存在利用智能客服過度營銷的現象,如,利用機器人電話頻繁騷擾。 在合作模式下,金融機構關注的問題主要有三個:一是效率;二是安全;三是合規。 -
用“推特情緒”賺錢
一位英國的“80后”創業者與一位大學教授聯手,通過對推特(Twitter)上每天超過3億條推文進行抽樣,對網民的情緒評分并做成金融模型,以預測證券市場趨勢。盡管兩個合作者后來分道揚鑣,盡管這種預測被一些市場人士批評為“不太靠譜”,但這個年輕人依然在堅持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