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20180118)
在這個意義上,“神格”制造者非常成功,必定是因為戳中了人們的某個痛點,觸發了某種心理機制。
責任編輯:陳斌
(本文首發于2018年1月18日《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評論版“讀者來信”及南方周末App“Hi,南周”欄目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歡迎新老讀者回應報道內容、交流熱點話題、分享現實感悟,來稿請發review@infzm.com。
多關愛環保工作者
回應“環保逝者”
2018年1月11日《南方周末》環境版
2017年入冬以來,藍天白云在北方也唱起了主角,霧霾雖說沒有徹底絕跡,但出現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已大大降低。
環境的改善,有賴于各方不懈努力,更凝結著包括英年早逝的環保人士在內的廣大環保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我認識的幾位本地的環保工作者,工作節奏用“五加二”“白加黑”來形容一點也不夸張,每每遇到他們都是一副疲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