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 同情的理解和一碗星洲炒飯
我的困惑是,我是不是對“(大部分)藝術家公敵”張頌仁沒有給予足夠的“同情的理解”,而背后真正的利益糾葛,實際上難以觸及、難以言說?
張頌仁
(相關報道:《“扒手”還是“推手”?——那些藝術圈說不清楚的事兒》,刊登于2014年5月15日)
我的困惑是,我是不是對“(大部分)藝術家公敵”張頌仁沒有給予足夠的“同情的理解”,而背后真正的利益糾葛,實際上難以觸及、難以言說?
“最貴當代中國藝術家”之一——曾梵志的畫據說是這樣火起來的。
1990年代,香港富豪鄧永鏘買了曾梵志“面具”系列中的一張,掛在了中國會的樓梯間。
作為1990年代全亞洲最高級的會所,中國會往來的都是名流,鄧逢人就要介紹,畫里的人是查爾斯。實際上,那幅畫是標志性的曾梵志手筆,形象概括而雷同,恰恰不像什么王子。也的確不是。
不過,鄧永鏘制造的故事,很多人買帳。戴安娜王妃來,跟這張畫合了一張影。張國榮來,也合了一張影。慢慢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