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跳出“喪”來看騰訊
騰訊判斷,在過去二十多年,中國互聯網處于上半場——消費互聯網,騰訊的使命是做好連接。如今,互聯網來到了下半場——產業互聯網,騰訊的使命也將變成做各行各業最貼身的數字化助手。那么,騰訊到底如何調整?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調整之后將如何影響互聯網下半場?
責任編輯:顧策
(相關報道:《騰訊向隱疾開刀》,刊登于2018年10月18日《南方周末》)
騰訊判斷,在過去二十多年,中國互聯網處于上半場——消費互聯網,騰訊的使命是做好連接。如今,互聯網來到了下半場——產業互聯網,騰訊的使命也將變成做各行各業最貼身的數字化助手。那么,騰訊到底如何調整?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調整之后將如何影響互聯網下半場?
一家全球市值排名前十、中國前二的互聯網巨頭,它七年一次的架構調整是一件影響深遠的事情,無論是對于它本身,還是對于互聯網行業。
這是騰訊歷史上的第三次調整,與此前兩次調整相比,這一次似乎更有看頭。
騰訊判斷,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國互聯網處于上半場——消費互聯網,騰訊的使命是做好連接。如今,互聯網來到了下半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